孟子不厌其烦讲乱世修身、以仁政治国的重要。面对王公大臣言必谈利的风气,孟子说"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与民同乐,施仁政于民,使百姓守孝悌忠信,必能强国。我们中学课本里熟烂于心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的也是仁政的重要。
对于自己的怀才不遇,孟子具有超脱的大智慧,并相信天命的安排。鲁平公想见孟子被小臣藏氏止住了,孟子说:"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候,天也。藏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孟子对自己信心十足,虽然暂时未能施展拳脚,却不因此而气馁,认为天运未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关于修身,孟子说自己善养浩然之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性本善,正气每个人天生都具备,需要自己努力不懈的培养,懈怠就会失去君子之风,"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孟子多次提及伯夷、伊尹、柳下惠等圣人,而最推崇的是孔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秉承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特别重视礼和义,君王不以礼义召之不去。"故将以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孝道也是儒家思想的重中之重,孟子厚葬母亲,"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特别推崇舜的孝顺,"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孟子主张坚持仁义礼智,修身养性,同时也敬畏天命,很多思想与佛家思想类似。"福祸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由多福""。"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读孟子,仿佛看到一个铿锵有力、超凡脱俗的智者,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浩然正气,致力于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与先贤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在那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时代,非常难能可贵。这个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信仰般的思想,在统治者那里似乎只是挂了个空壳,中华子弟历来多灾多难,以民为贵不过是乌托邦式的梦想,而君子孝悌忠信的正气之风,真正能秉持的又有几人?不管怎样,还是很欣赏孔孟领导的儒家的顶尖智慧。古语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虽然孟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至少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