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热火

忠奸善恶智愚清浊......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

评论 #万历十五年# 双城记 豆瓣读书 2024-10-31 09:45:19  浏览:

真是好书。看了这个,觉得以前学校里看得那点历史课本,都白念了,那些课本中的所谓的历史,所谓的历史人物,仿佛三流电视剧或三流动画片,人物都是被固定下来并夸张处理,忠、奸、善、恶、智、愚、清、浊......
   张居正、海瑞、戚继光、万历皇帝......这些在历史课本中出现的角色,在《万历十五年》中一一出现,看这本书,就仿佛在亲历他们的处境、他们的苦恼,他们的梦想,他们的野心,他们的无奈......
   -----------------------------------------------------------------
   “司法制度极为简单,缺乏判决争端的根据。即使是技术上的问题送交御前请求决定,也要翻译成为道德问题,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作出断语。”(《万历十五年》)
   不管判断什么,都可以以“道德”为武器,看不惯谁,罪名找不到好办,从道德上出文章。
   还有很多都是琐碎的事,张居正父亲死了,可张居正是身居要职辅佐皇帝的重要任务,他应该不应该去辞官守孝?于是,儒家的一堆大道理就又来了,你应该这么做你应该那么做......
   形式高于一切、道德高于一切,道貌岸然的儒教建立起了一套完美的表面世界,同时大家在潜规则下继续尔虞我诈贪污受贿结党私营,一套儒教理论,一套潜规则,两者互不干涉的组成了这个封建王朝。
   鲁迅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说的真好,鲁迅就不信这套。“仁义道德”,哄小孩儿哪,你们不还该干嘛干嘛么。
   可是,偏有人看不见潜规则,天真的以为,这个世界就是儒教理论所描述的那个样子,比如海瑞。
   -----------------------------------------------------------------

   《万历十五年》中,写海瑞那段很有意思。
   海瑞,清官,民众心目中的英雄,政府的廉洁形象的“形象大使”。 可是海瑞漠视潜规则,也是政府的眼中钉。
   政府又要表彰他,暗地里又不希望出现这种人,对这种人,辞不得,留不得,真难办,最后政府给海瑞安排了一个没有实权的“高官”,希望让他老老实实的作“形象大使”,偏偏海瑞拧,假装辞职:这个官位的工作很简单,可即使这样,我也觉得很难完成,实在没什么能力,我辞职好了。实则要挟政府:你们敢辞我吗?我是超级大清官,是你们的“形象大使”,你们把我辞了,舆论可对你们不利。不辞,就老老实实给我个有实权的位子。海瑞,你也够精的啊。
   可是海瑞也只是这种小地方精明,他缺乏一种大范围上的智慧,他看不到这个王朝的症结所在。儒教统治的王朝,表面上奉行一套理论,实际操作执行另一套方法,可是海瑞看不到这点,他单纯地希望将世界改造成像儒家表面的理论所宣传的那个乌托邦世界,他无视潜规则,也要破除别人的潜规则,让所有人尴尬,却又不能说出口。
   海瑞死了,“使北京负责人事的官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去为这位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到处惹事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作安排了。”
   -----------------------------------------------------------------
   “讪君卖直”,是看这本书学到的一个词。把正直当商品卖掉——故意作出一幅忠臣的样子,力排众议以死相谏,将自己的“正直”做一次赌博,做一次投资,失败了,大不了被贬,大不了被杀;成功了,一代功臣,弄不好还来个万古流芳。书里写的不是海瑞,以海瑞的品行不会干这种事,但不能保证其他人不这么做。
   讪君卖直......以前从来没想到过会有这种东西。学校的历史教科书把每个人贴上了标签,这个是忠臣、那个是奸臣......其实,谁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大家还在看
返回顶部
0.06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