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提醒世民一直忘了一件大事,就是为太子承乾选择太子少师。魏征举荐李纲担任此职。世民授以李纲特权,强调要对太子严加管教。贞观四年,关中地区大丰收,米价大跌,当年流亡在外的灾民纷纷回到家乡,享受太平盛世。世民和房、魏等人谈起国力的变化,感触良多,发出了“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详细]
吐蕃向唐朝提亲,要求迎娶唐朝的公主。世民和房玄龄、无忌都看好了文成公主。经过世民的一番悉心劝说,深明大义的文成公主最终答应了通婚的请求,开始为七年后远嫁吐藩王国做准备。凉州又传来了军事警报,吐谷浑领兵来犯。世民随即下诏征讨吐谷浑。在战斗中,世民原来的旧部高甑生延误战机,令李靖非常气愤。唐朝开国皇...[详细]
为了解决荒年的粮食问题, 朝廷决定恢复隋的义仓制度。 世民派席辩去具体操办。 世民对太子承乾的表现感到比较满意, 认为他可以承担起一部分治理国家的责任了。 太子宫右庶子张玄素上书报告太子过于贪恋于外游, 世民向承乾询问起此事, 被承乾搪塞过去。 承乾早已对直言的张玄素怨恨颇深, 这一次事情更是让太子动怒。...[详细]
长孙皇后身染重病,太子请大赦天下,但被长孙皇后阻止。承乾为长孙皇后的病祈求上天,不慎将弓箭射入了太极宫,闯了大祸。世民如临大敌,在得知是太子的箭后,愤怒异常。太子承乾在奔逃中坠马受伤,被带到世民面前。世民不听太子解释就大发雷霆,连在一旁劝解的房玄龄也受到牵连,被革去所有官职。世民带无忌、王珪等人...[详细]
世民调整了亲王的封地,改越王泰为魏王,并李泰留京,立李泰之意十分明显。魏征得了眼疾,不得不向世民辞去朝中要职,世民授他特进,做个散官。长孙皇后病入膏肓,临去世前嘱托世民不可给长孙家人重要官位,要重新启用房玄龄,最后的遗愿是废太子要慎重。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辞世,年36岁。按照长...[详细]
武才人入宫。太子承乾终日郁郁寡欢。世民多次向身边的亲信重臣暗示可能会废掉太子,但都遭到反对。遗爱看好魏王泰,与魏王交往甚为深厚。世民答应将高阳公主嫁给遗爱。提起晚辈们的婚事,房玄龄和魏征都感慨自己虽贵为重臣,却因出身寒士,难以高攀大姓家族。朝堂上,大家商议今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因为去年的主考官不...[详细]
编撰《氏族志》不仅引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没落大姓卢兆玄心中不快,与酒友在酒馆里一边饮酒,一边议论王羲之的字。他们谈话的内容被隔壁的王山听到。王山急忙向无忌报告了情况,顺便还提到他们在谈话中对关陇“李”姓表示了大不敬。世民大怒,要立刻查办此人,却再次被魏征制止。世民听无忌建议,请魏征吃最爱吃的菠菜...[详细]
在无忌的努力之下,《兰亭序》真迹的下落终于有了线索。世民为此感到兴奋不已。《氏族志》写成了。高士廉没有领会世民的意思,仍按旧有的姓氏排位编撰。世民非常不满,责令他按当朝者地位的高低重新修订。褚遂良派萧翼化妆成信众到寺中与辩才交谈,获得了辩才的信任。萧翼与辩才谈起书法,辩才请萧观赏《兰亭集序》。当...[详细]
辩才觉得萧翼是有心人,为萧取出了《兰》。萧将《兰》交给褚遂良,自己却留在永欣寺剃度为僧。世民见到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兰》,欣喜若狂。世民下诏命各路书法家临摹《兰》真迹,并亲自撰写了《晋书·王羲之传》,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兰》发自肺腑的赞美之词。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大唐氏族志》改订完毕,颁于...[详细]
高昌国王麴文泰受到欲谷设的威胁,被逼协助欲谷设出兵攻打焉耆,并封锁一切向东的道路。焉耆的使者赶到大唐,向世民报告了西域的战事。世民紧急召集军队,向高昌进发,表面上是冲着高昌去的,实际上真正的目标是欲谷设。麴文泰派出使者向大唐求和。世民却置之不理,随即发兵开始攻打高昌。麴文泰知道此时已无力回天,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