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平心而论,《战国》这部电影并非是那种惊世骇俗的烂片,和近年来国内蜂拥而至的其他“中国式大片”相比,《战国》并不是最糟糕的。当然,换个角度看的话,这部电影连烂都烂得那么平庸,也是蛮悲剧的。对于这样一部在各种电影元素上都犯了致命错误的影片来说,企图去认真地探讨这部电影本身的得失是没有意义的。唯一让我们好奇的,就是《战国》这部电影怎么才能如此全面地把这些事情全都搞砸了?这部电影从编剧、导演、演员到美术、造型、音乐,甚至小到预告片和海报设计这样的细节都无一幸免,简直可以充当“如何避免拍砸一部电影”的反面范例了。
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的高速增长,银幕数量急剧增加,带来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井喷。在这样一个淘金时代里,各种各样的“中国式大片”不断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台。但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共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电影最本质的艺术特性,而企图利用现在的市场热潮捞一笔快钱后转身就跑。由此而引发的一个令人颇感忧虑的中国电影创作趋势,就是共同极端漠视电影编剧,过分依赖电影明星,大量在制作环节上偷工减料。
本文来自www.jirehuo.com
《战国》作为这种电影的最新代表,它企图复制的模式实际上是非常清晰的:砸大钱请一堆明星(顺带捧一个所谓的“新人”),加上香港或亚洲成熟的制作团队(现在开始有请好莱坞团队的趋势了),配合国内强势的发行(往往有院线参与投资),虚报制作成本冒充大片欺骗观众,最后在国内市场回收成本乃至取得盈利(因为它们根本没有能力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之前走这种制作模式的“中国式大片”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已经充分说明这种制作模式并非万灵药。而此次《战国》刚开局就面临着观众和媒体的双重口碑危机,除了我们的市场和观众开始对这种假大空的“中国式大片”开始产生厌倦外,《战国》完全无视电影行业的基本商业规律和艺术规律,企图以一种愚蠢而自大的“老子就是有钱”的态度来面对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 挤热火www.jirehuo.com
虽然中国电影之前可以凭借市场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而获得虚假的繁荣,但即使在中国,也还是有一些事情是不能仅仅只靠钱来搞定的,电影正是其中之一。除了钱,好电影还需要才华和对电影而非女演员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