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杨家将》及与该题材相关的影视剧当中,北宋名将杨业及其后人俨然成为国家的“顶梁柱”,宋朝之所以能屡屡险中求生,完全是“杨家将”在战场上奋力拼杀的功劳。虽然千百年来这种观点很流行,但很可惜,跟史实出入太大,否则它不能合理解释,为何在北宋亡国时,却未见“杨家将”站出来保家卫国?
www.jirehuo.com内容管理系统
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成体系的“杨家将”,就连“杨家将”中的大多数成员,如佘太君、穆桂英、杨宗保等人也都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并且“杨家将”的功绩跟演义中的描述相比,有着不少的差距。不过,杨业及其子孙在历史上的确做出了不小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真实的“杨家将”。
01 杨老令公 copyright www.jirehuo.com
“杨家将”的第一代是五代宋初名将杨业,原名杨继业,是北汉麟州刺史杨信之子,曾被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收为养孙,后来因避皇帝刘继元(本姓何,刘崇的外孙)的名讳,因此改名为杨业。据正史记载,杨业“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见《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堪称北汉头号勇将,没少让敌国-北宋在战场上吃到苦头。 挤热火,www.jirehuo.com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可惜杨业独木难支必亡之国,民穷国小的北汉尽管屡屡挫败宋朝攻势,但最终还是力尽而亡,时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不过,宋太宗在灭掉北汉后,对刘继元君臣顽强抵抗的表现甚是欣赏,因而对他们甚是礼遇,并委以高官显爵。其中,杨业被提拔为右领军大将军、郑州刺史,并恢复其本姓。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杨业在山西生活、从军多年,不仅对当地的风土民情和辽国的情况了如指掌,并且神勇无敌,如果让他防守边塞,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人选。正因如此,杨业担任郑州刺史没多久,便调任代州知州、云州观察使,在代北一带防备辽国。杨业镇守期间,屡次挫败辽国的进攻,契丹人但凡见到他的旗号,便会抱头鼠窜。由此,杨业威震北疆,并深为朝廷所倚重。 挤热火,www.jirehuo.com
雍熙北伐地图
www.jirehuo.com内容管理系统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兵分三路伐辽,杨业作为西路军的副统帅,跟随主帅潘美(即演义中的潘仁美,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正面人物)、监军王侁(音同身)一起出雁门关作战。起初,宋军连战连捷并收复许多失地,但随着其他两路分别惨败于新城、岐沟关,形势发生逆转,改为辽军乘胜南侵。宋太宗见状不妙,急令潘美、杨业护送归顺的百姓内迁。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然而,在撤退过程中,阴险自私的王侁为尽快逃命,竟然威逼杨业出雁门关作战,以便摆脱辽国的追兵。杨业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依然领兵出战,结果因寡不敌众,在陈家谷兵败被俘。面对辽国的威逼利诱,杨业誓死不愿叛降,最终绝食三日后而死。杨业壮烈殉国后,宋太宗悲愤异常,下令追赠他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同时将王侁罢官流放。
www.jirehuo.com内容管理系统
02 杨六郎
copyright www.jirehuo.com
杨业殉国后,撑起“杨家将”这杆大旗的,正是长子杨延昭(演义中称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不可信)。据正史记载,杨延昭自幼跟随其父征战,经过疆场上的多年历练,积累起丰富的军事经验。杨延昭成年后,以父荫出仕,先后担任崇仪副使兼知景州、江淮南都巡检使、崇仪使兼知定远军等职,后改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负责在河北防御辽国。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copyright www.jirehuo.com
跟其父杨业一样,杨延昭同样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并且治军严谨,史称其“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引文出处同上)。杨延昭镇守边疆20多年,屡屡挫败辽国的南侵,因此契丹人对他深为忌惮,将其视作天上的六郎星(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十六州,是辽国的克星)下凡,因此民间又称呼杨延昭为“杨六郎”。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其实,杨延昭不仅善于野战,在守城方面也是一个“行家里手”,曾在隆冬时节在城墙上注水成冰,坚守遂城(今河北省徐水县遂城镇)多日,屡屡挫败辽军的猛烈进攻。在北方驻守期间,杨延昭因功屡获升迁,最终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并深得宋真宗的嘉奖、器重。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因病卒于任所,终年57岁。 copyright www.jirehuo.com
03 杨文广 www.jirehuo.com内容管理系统
杨延昭生有三子,其中长子杨传永、次子杨德政或许是早夭,因而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他们的事迹,唯有三子杨文广成为“杨家将”第三代扛旗人(演义中称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孙儿,不可信)。杨文广以父荫入仕,因剿平陕南农民军首领张海有功,由禁军小官晋升为殿直,后因受到陕西宣抚使范仲淹的赏识,得以在抗击西夏的前线效力,并因功升领防御使。 挤热火www.jirehuo.com
内容来自www.jirehuo.com
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时属北宋)蛮酋侬智高祸乱两广期间(1052-1053年),杨文广调任广西钤辖,跟随名将狄青率军平叛,并因功官至宣州知州、邕州知州。由于宋朝跟西夏的大规模战事再起,因此在镇守广西数年后,杨文广再度转战西北战场,并因抵御西夏有功,升任知泾州、镇戎军。
杨文广在西北战场效力多年后,最终回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担任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杨文广最后一次露面,是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彼时辽国遣使到宋朝,要求对河东地界进行重新修订。杨文广闻讯后,向朝廷献上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可惜没来得及等到回复,便于当年病故。
结语
杨文广死后,或许是因为没有子嗣可以继承其事业,或许是由于子孙的能力太一般,以至于“杨家将”的事迹再未出现在史册当中,仿佛凭空消失一般(《水浒传》中称杨志是杨业的后代,如果是真的,则说明“杨家将”的境遇已极度落魄)。正因如此,等到“靖康之难”发生时,作为帝国昔日的“顶梁柱”,“杨家将”并没有站出来救助国难,也在情理之中。
参考书目
脱脱(元):《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www.jirehuo.com内容管理系统
毕沅(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