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周,上党郡人。在汉建安年间担任萧县令、徐州刺史,后来成为于禁的护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军败,浩周被关羽擒获。孙权袭击关羽,浩周又为孙权所得,并受到了他的礼待。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王位,孙权于是将浩周与东里衮放回北方,并写信给曹丕表明赤心,还说“至情至实,皆周等所具”。东里衮曾是于禁军司马,之前与浩周一同被擒,又一同回到北方,曹丕面见二人,并询问二人对孙权的看法,浩周认为孙权必定臣服,东里衮则认为孙权不会臣服。曹丕听了浩周之言非常高兴,认为浩周是知道孙权会真心归顺。同年冬,曹丕即帝位。
魏黄初二年(221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并让浩周与使者一同前往南方。浩周传达诏命后,又参加了孙权的私宴,在宴上对孙权说:“陛下还不相信大王会派儿子入侍,但我愿以阖门百口为大王证明。”孙权说:“浩孔异,你愿意举家百口为我担保,我还能说什么呢?”说罢,涕泪交集,浸湿衣襟。孙权与浩周道别时,又指天为誓。浩周回到北方后,孙权却一直找借口没有派儿子过去,曹丕于是把他的使者留在北方。后来,孙权上书道歉,还给浩周写了四封信(详见《与浩周书》),表明忠心,说自己会派孙邵、张昭与自己的儿子一同到北方。
曹丕下诏说:“孙权之前与浩周相见。自称不敢自远,愿意委质成为外臣,又前后辞旨,头尾击地,说明这个鼠子清楚自己不能保尔许地。现在他写信给浩周,说会在十二月派儿子过来,又打算派孙长绪、张子布与其子一同前来,孙、张二人都是孙权的股肱心腹。他还打算为儿子在京师求亲,这是孙权没有异心的明证。”曹丕信任孙权,然而孙权只是作伪,始终没有遣子的意图。之后,曹丕揭示孙权罪状,浩周也遭到曹丕疏远,终身不再起用。
黄初三年(222年)秋,曹丕对吴国发动战争,孙权上书请求改过,曹丕回信给孙权,其中提到:“之前都尉浩周劝您送儿子来,那实际是朝臣们共同商定的计划,以此来试探您的诚意,您果然借口推辞,对外援引隗嚣送子为例,对内则自喻窦融的坚忠不渝。时势不同,人心各异。浩周返朝后,口陈指麾,却更让议事的大臣们明确对您的诸多嫌疑。”
浩周的事迹主要在《魏略》,详见裴注《
三国志·吴主传》的黄武元年(222年)。
《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