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导演:王扶林 蔡晓晴 张绍林 孙光明 张中一 沈好放
主演:唐国强 鲍国安 孙彦军 陆树铭 李靖飞 洪宇宙 吴晓东 魏宗万
首播:1994-10-23
0.
0
尚无人评分!
总共有0人参与评分
简介: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详细]
  • 又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 导演王扶林 / 蔡晓晴 / 张绍林 / 孙光明 / 张中一 / 沈好放
  • 编剧杜家福 / 朱晓平 / 刘树生 / 叶式生 / 周锴 / 李一波
  • 主演唐国强 / 鲍国安 / 孙彦军 / 陆树铭 / 李靖飞 / 洪宇宙 / 吴晓东 / 魏宗万
  •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首播1994-10-23中国大陆
  • 集数84集
  • 单集片长45分钟
  • IMDbtt0108914
  •  

    幕后花絮

    • 导演王扶林透露,当年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周瑜这七大主演是他们六位导演一起商定的,但凡有哪个导演认为哪个演员不合适,就不能通过。
    • 编剧刘树生在写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这段戏时,把自己写哭了,关羽这种义气太感动。 
    • 孙彦军之前只是深圳一个不知名的小演员,在试镜后立刻被选中,但当听说需要拍两年多时间,孙彦军一开始是拒绝的。不过听了导演说的“人一生难得一个名著”后,孙彦军决定留下。
    • 孙彦军刚进组时,竞争的角色是曹操,但导演王扶林认为孙彦军白皙、英俊、有书卷气,分明是刘备的形象,于是派他去演了刘备。蔡晓晴导演给刘备设计了许多种不同的哭法,特别是哭关羽时,孙彦军自己都哭晕过去了。
    • 为关羽选角时,导演们先从全国数百名有相似度的演员中选出了36人,再做最后的彩妆比试,还是不满意,于是郭达向导演组推荐了陆树铭。陆树铭原本还在外拍戏,因为天降大雨,不得不回家检查门窗,却突然在家门上发现了该剧剧组贴的字条。剧组留言:已经在西安等待,让陆树铭速到酒店。陆树铭赶到剧组,换好衣服和妆容,一照镜子,被自己吓了一跳:“简直跟小人书里的关羽一模一样。”他推开试镜间,冲屋里的人一抱拳,“请恕关某姗姗来迟!”台下的总导演王扶林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长舒了一口气:“关将军到位了!”
    • 拍摄该剧时,陆树铭正处于人生低谷,导演对他说,关羽这个角色对你的重要性可能不亚于你拍20部别的戏。后来陆树铭把关羽演活了。
    • 为了更贴合人物形象,陆树铭在化妆时要化出“丹凤眼”的造型,需要在鬓角处“吊”一下眼角,他对胶水有点过敏,时间久了会起泡。卸妆时要用到酒精,特别疼。
    • 当时剧组要进行马术训练,得学会骑马。一开始陆树铭骑马骑得并不那么好,会从马上摔下来。但他一直学得特别认真。
    • 陆树铭进组后,对照《三国演义》,反复查资料,把剧本中关于关羽的段落、台词都工工整整地手抄了一遍,并贴满宿舍床头、墙上、浴室镜子。每天一进门,陆树铭面对着墙,眯着双眼,摸着下巴默背台词,揣摩关羽的人物感觉。
    • 拍关羽立刀达旦守在门外那场戏时,鲍国安对陆树铭说:“大陆啊,你拿刀这个姿势,能不能把胳膊放下来。我觉得关羽不大可能一宿都架着一把大刀。你的表演是戏剧的感觉,好看但不符合客观真实。你就把胳膊这样放下来,自然地握着刀就可以了。”
    • 拍摄该剧时,陆树铭刚开始大半年都找不到感觉,就是一个躯壳。经过反复练习后,在拍摄一场戏时,陆树铭突然感觉自己把握到了关公的“脉搏”,甚至坐在那儿都让人感觉到头皮发麻,“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
    • 每到关羽出场,陆树铭穿戴整齐迈出来,全场“将士们”就会齐声高呼:“关将军到!”
    • 拍“败走麦城”戏前,漫天飞雪,陆树铭和制片主任在雪地里焚香祝告。想起关公遭际,陆树铭悲壮难抑,泪流满面。一回头,他发现漫山遍野的“士兵”,已经跪在雪中。
    • 1990年冬日的一天,得知要拍《三国演义》,想演张飞的李靖飞便坐着火车到北京电影学院试戏,试张飞的还有好几位,包括《诸葛亮》中的张飞饰演者张辛元、《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扮演者何伟。李靖飞在试戏时先是表演了“三顾茅庐”片段,但并没有征服导演组,导演组要求他再来一段。李靖飞选择了“古城会”,铺垫了一会后,他开始表演。表演后,李靖飞被要求回家等消息,但走之前总导演王扶林对他说先不要接戏。1991年大年三十晚上,李靖飞接到了剧组打来的长途电话,得知已定下他饰演张飞。
    • 虽然李靖飞外表粗犷,但性格相当内敛,由于性格反差太大,塑造火暴脾气的张飞需要李靖飞长期在镜头前面瞪眼,一连几天下来连连流泪,眼睛生疼。李靖飞为了练习瞪眼,睡觉时还在傻傻地瞪着,都快魔怔了。
    • 因为《三国演义》马上厮杀的剧情很多,不会骑马的李靖飞为了练习骑马吃尽了苦头。夏天拍戏时,他需要用胶水粘胡子,撕下来时撕心裂肺地痛。这些都因为他对角色的热爱忍了下来。
    • 为了饰演张飞,李靖飞看了大量的文献、戏曲资料,带在身边的《三国演义》图书,被他翻烂。“生擒刘岱”“当阳桥前用疑兵计”“智擒严颜”“智取瓦口隘”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张飞并不是一个单细胞的莽撞人。而“桃园三结义”“长坂坡”“古城会”等段落,更是展现了张飞柔软细腻的一面。为此,李靖飞甚至自己找到了表演老师求教,如何在勇猛之外,能展示出张飞更多的细节和层次。在众人帮助下,李靖飞逐渐找到了张飞的“魂”。
    • “刘备入川”一场戏,剧本中没有李靖飞的戏份,领了命令张飞就跟着走就行。李靖飞找到导演说:“我不是想给自己加戏,但我就是觉得,要远行了,他应该去跟二哥告个别,以张飞的性格,他不会允许自己没有任何交代就走。”导演同意了。
    • 在“义释严颜”一集中,制片汪瑞客串一个为了不让张飞饮酒,故意摔碎酒坛,后被张飞痛打以迷惑敌人的小兵。戏中要求李靖飞把汪瑞拎起来,几乎双脚离地,在这场戏开拍前,李靖飞专门向汪瑞表示歉意。
    • 拍戏时,孙彦军和关羽陆树铭,张飞李靖飞一起出去偷玉米吃,被当地村民发现,结果二弟三弟跑得快,只剩下大哥被抓。 
    • “诸葛借风”的戏分拍摄于1994年初的隆冬时节,扮演诸葛亮的唐国强却必须披着单薄的道衣,光脚散发,飘然而行。两天的拍摄结束,他的双脚已经冻得又红又肿了。
    • 《三国演义》在当时是一部耗资巨大的鸿篇巨制,然而,这一剧组全体工作人员,为了把这部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搬上荧屏,历尽了千辛万苦,拿到的却是当年全国影视界最低的酬金。唐国强更是笑称:“我们人人都是二百五(每集片酬只有250元左右)。”为了拍片,许多人一二年没回家。一位新加坡导演曾考察过《三国演义》剧组,他感慨万千地说:“你们真正是在为中华民族拍戏!”
    • 剧中需要大量铠甲,但剧组认为用金属制作加工困难,而且太重,最后采用了在塑料中兑入颜料压成甲片的办法来代替,实拍效果很好。
    • 该剧在服化道方面基本参考了明代以来的传统形象,同时还融入了日本甲胄元素,例如周瑜的铠甲、曹操赤壁之战时穿的铠甲都有日本大铠的既视感,头盔上的“前立”更是浓浓的日甲元素。
    • 1987版《红楼梦》在日本每集卖了1000多美金,后来日本人又来买《三国演义》。制片人任大惠咬牙报价一万多美金,日方竟然连还价都没还。而日方为了引进《三国演义》,光翻译费用一集就达到了一万多美金。
    • 蔡晓晴导演起初打算让洪宇宙试演赵云,但洪宇宙说,“我就是冲着周瑜来的,我不愿意演赵云”。在没演周瑜之前扮演了袁绍。最后在试装时非常成功,所以就成功扮演了周瑜。
    • 关羽的扮演者陆树铭,在十渡拍一场三人骑马过河的戏的时候,被一块大鹅卵石绊住了,结果马过去了,人摔了下来。于是,他每天都要被六个当兵的摁住,用给牲口打针的大针管抽两管淤血,疼得陆树铭直叫。大夫说:“喊什么?你关公刮骨疗毒呢!还在乎这个?”一句话让他有苦难言。
    • “胡子”是剧组给张飞的扮演者李靖飞起的称号——他的胡子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特色。在刘、关、张三个人当中,张飞的胡子最有特点,也是三个人中胡子最多的。因此,李靖飞在剧组不但有“胡子”的外号,还有“围脖”的外号。 [18]
    • 虽然该剧投资了7900多万元,但是剧组的生活还是很艰苦,为此,演员们都说在《三国演义》剧组是“关了3年牢,吃了3年苦”。他们住的都是4人一个房间,“刘”“关”“张”和“赵云”等4个人挤在一个房间,而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要面对经常变换的新“房客”,而每来一个人,大家都要和鲍国安拉话,搞的他无法入睡和看剧本,为此,鲍国安去找制片主任“理论”。但是制片主任并没有现场解决,两人也有了“小矛盾”。鲍国安还因为一块牛肉和厨师生气,都是因为剧组的条件太差了。为此,管着剧组上千口“柴米油盐”的5个制片主任都被当成了“恶人”。他们给其中3个制片主任编了顺口溜“单(指单雨生)主任不善,郝主任(指郝恒民)不好,尤(指尤世军)主任真牛”。
    • 一开始选定曹操演员的时候没定鲍国安,而是找别的演员,但是那个演员比较有个性,生气了不来试戏,然后剧组就找了鲍国安,后来剧组都特别庆幸,说亏得找了鲍国安。
    • 魏宗万不会骑马,但是骑马戏依然没有用替身,他跑到马后面拍马屁股,马舒服了就让他骑。同时他最羡慕唐国强,因为两人的对手戏,唐国强演诸葛亮老是坐车上,太舒服了。而且司马懿的坐骑也是“赤兔”,因为他和陆树铭用的同一匹马,不过因为陆树铭太重,把马背都压弯了。
    • 饰演孙权的吴晓东是王扶林导演的老部下了,开始在《三国演义》剧组里当副导演。导演看他鼻梁较高,就让他粘上胡子试了一下孙权的妆,结果很有“碧眼儿”的风采,就定了他。
    • 濮存昕为了演出契诃夫的戏剧《海鸥》而放弃《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转而饰演孙策。
    • 饰演诸葛亮的唐国强本来是演周瑜的,后来因为要求诸葛亮比刘备、关羽年轻,而原来准备演诸葛亮的李法曾老师比他们都大,于是导演就把演诸葛亮的机会给了唐国强。诸葛亮这个角色对唐国强是个巨大的挑战,曾经也遭受过质疑。他和导演还一起沿着街亭,五丈原这些地方走,聊戏聊人生。
    • 陈红是1991年夏季排练话剧《关汉卿》时被该剧剧组选定饰演貂蝉的。蔡晓晴导演对陈红的要求是既要符合当代审美观,又要与1700年前的审美观相符。陈红为了演好貂蝉,先是办了王府饭店的健身卡,以每天5小时的大运动量使自己由60公斤减至51公斤。而后将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读了五遍,并学习了汉代的歌舞。正式拍摄时,貂蝉跳的舞蹈大多数是陈红自己跳的。
    • 有一场士兵攻城的戏,有个士兵从高处掉下来,观众以为是剧情安排,其实那是一起意外事故,当时梯子裂了。
  •  

    穿帮镜头

    • 该剧片头曲唱至“白发渔樵江渚上”时,“樵”(qiao)字被错唱作“焦”(jiao)。
    • 该剧第三集谋士李儒宣读董卓策文,庄严地把“否德既彰”中的“否”(pi)音错念成fou音。
    • 该剧第六集吕布貂蝉,夸对方为“慧外秀中”(应为秀外慧中)。
    • 该剧第九集孙策等太史慈“日中”归降,插剑观日影,那宝剑日影“日中”时果然缩成一点,但是只有北回归线的北纬23°26′才可能出现太阳直射,北纬30°40′的安徽泾县不可能出现。
    • 该剧第十集韩胤被袁术派出向吕布求婚,说出“月老”一词,但是“月老”始见于三国之后五百年的唐朝李复言所著的《续幽怪录》 。
    • 该剧“舌战群儒”这段戏中,诸葛亮奚落虞翻时提到虞翻当年劝王朗投降孙策云云,实不应该。因为三国时代等级制已较为严格,当着东吴众臣面,直呼其主之名,不符合宾主礼节。
    • 刘备集团始终以“光复汉室”为政治口号,以“汉”的国号标榜自己是汉王朝的合法继承者。魏、吴两方为抵消这种政治压力才称其为“蜀”。但是该剧中刘备集团却打出“蜀”字旗,不符合历史。
  •  

    音乐原声

    名称 演唱/演奏 出现集数 备注
    《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洪基/吕继宏(日本发行版) 片头曲 片头主题歌,兼第84集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毛阿敏 片尾曲 片尾主题歌
    《这一拜》 刘欢 1、19* 桃园三结义和古城相会插曲,刘关张主题
    《烈火雄风》 吕继宏 3 董卓霸京师插曲,赤兔马之歌,吕布主题
    《貂蝉已随清风去》 万山红、黑鸭子 7* 凤仪亭插曲,貂蝉主题
    《淯水吟》 毛阿敏 11、12 宛城之战和白门楼(上)插曲,邹氏主题
    《有为歌/卧龙吟》 戴建明、黑鸭子 27 三顾茅庐插曲,诸葛亮主题
    《民得平安天下安》 崔京浩 29 携民渡江插曲,刘备主题
    《当阳常志此心丹》 崔京浩 30 舌战群儒插曲,赵云主题
    《丈夫歌》 吕继宏 33 群英会插曲,周瑜主题
    《短歌行》 杨洪基 37 横槊赋诗插曲,曹操主题
    《子夜四时歌》 女声吴语合唱 43 甘露寺插曲,刘备娶亲主题
    《江上行》 崔京浩 53 单刀赴会插曲,关羽主题
    《七步诗》 刘欢 61 曹丕篡汉插曲,曹丕、曹植主题
    《哭诸葛》 刘欢 77 秋风五丈原插曲,诸葛亮挽歌
    《豹头环眼好兄弟》 尹相杰 - 张飞主题,因故未在剧中出现
    《北伐捐躯》
    (王宪作曲)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 由剧中配乐重编的乐曲,或是姜维主题
    《南阳有隐居》 农夫 26 回马荐诸葛插曲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奖项
    1995年 第1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第1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鲍国安饰曹操
    第1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提名(唐国强饰诸葛亮
    第1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美工奖
    第13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连续剧奖
    第13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鲍国安饰曹操)
    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作品 
    2008年 《国剧盛典·回响30年》30年最具影响力电视剧
    2019年 1978卓越大奖建国70周年全国十佳电视剧提名
  •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电视剧《红楼梦》拍摄完成后,中央电视台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将名著《三国演义》也搬上荧屏。1987年年中,电视工作者戴临风、阮若琳,历史学家刘世德、冯其庸,评书《三国演义》的监制袁枫和《红楼梦》的制片人任大惠召开了一个会议,定下了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方案。但不久传出了福建电视台、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乃至日本影视界都预备拍“三国”的消息,央视于是中止了拍摄计划。由于种种原因,各家的拍摄工作都未能如期展开,央视重新启动了拍摄三国的计划。
    1989年7月,王扶林被任命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总导演。1990年6月,“三国”领导小组成立。8月,剧本创作会议召开,编剧组成立。剧组达成共识:充分尊重原作《三国演义》,同时参考《三国志》中有价值的史料,把120回的章回小说改编成84集的电视剧,大的框架由群雄逐鹿、赤壁鏖战、三足鼎立、南征北战、三分归一五部分组成。截至1990年12月15日前,累计完成文学剧本中的76集,不久初稿全部完成。领导小组专门组织了一个剧本讨论小组,对剧本进行反复讨论,剧本经过数次易稿,最后定稿红皮书时,是1991年12月30日。实际上,《三国演义》的编剧们是和主创人员同时进驻,同时工作,修改剧本也和开机拍摄交叉进行。
    1990年8月中旬到10月初,演员遴选李法曾和顾凤莉走访了北影、八一厂、北京人艺、青艺、儿艺、总政、空政等单位,确定了第一批候选演员78人;导演组又陆续选看了各地送来的演员录像资料,并派出三位副导演分赴各地物色演员。遴选演员工作进行了将近10个月,于1991年5月底结束。角色基本确定后,剧组于1991年7月在北京举办了演员学习班,有6位专家分别为演员授课,内容包括三国的时代背景、汉代礼仪、汉代风俗、古代战争与阵法、古典名著的改编等。学习班中,总导演王扶林谈了导演总体构思,他提出电视剧的改编宗旨是:在大关节上,基本符合原著《三国演义》;根据电视剧的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艺术加工;尊重原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突出“提倡仁政,反对暴政”的价值观;赞美三国英雄们的忠义精神。

    拍摄情况

    央视《三国演义》首次实行“总导演制”,任命王扶林担任总导演,相当于战役的总指挥,带领五位有作品、水平高的分集导演同时拍摄。王扶林便拿《三国演义》开篇的两句话作为指导准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即所有导演一起研究剧本、定演员、定服装。当时所有导演、编剧、摄像、美工、制片全部要提前参与剧本讨论,听取三国专家的意见和指导。84集的剧本讨论了10个月。而“分”,则是分集导演自己拍各自的部分,初剪完再统一交给王扶林。据悉最终提交上的镜头近十万个。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王扶林几乎一天到晚都埋头在剪辑室,对每一个镜头反复看、反复剪;若遇到不满意的镜头,王扶林便毫不犹豫地召集队伍重新补拍。全剧于1991年3月正式开拍,经过近三年的拍摄,到1994年1月拍摄完毕,1994年10月正式首播。
    该剧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近1亿元用于建造拍摄基地,7000万元则直接投入拍摄。剧组在涿州搭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摄影棚,每个棚的面积为1200平方米,两棚共耗资约4000万元;无锡的“三国城”和同期为电视剧《唐明皇》而建的“唐城”共耗资约2000万元;涿州的“汉城墙”“街道”“铜雀台”约耗资3000万元;服装1000余种、3万多套,耗资约500万元;道具近7万余件,耗资约700万元;共耗资1亿多元。涿州和无锡的两大影视基地此后仍在为各影视剧组服务。
    剧组动用了规模空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动用群众演员一项就达到了40余万人次。其中,1992年6月拍摄的“官渡之战”,便动用了解放军一个师的兵力,耗资40万元左右;拍摄“火烧赤壁”时,剧组动用了9台摄像机和1架直升机,分别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同时拍摄,动用船只72艘,大火烧掉50多车木柴,20多吨汽、柴油,并请来3000多名群众演员参与拍摄。拍摄期间,五个剧组还曾辗转包括河北、内蒙古、四川、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江苏、湖北、云南等在内的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取景。

    精编版

    1994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国大陆播出,随后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全部或部分播出。许多海外人士在肯定此剧的同时,建议中国电视工作者对其予以精编后打入国际市场。从1995年8月开始,中央电视台组建了由电视剧的主创人员组成的创作集体,将84集电视剧重编为每集90分钟、共19集的《三国演义(精编版)》。保留《三国演义》原著中名段名篇,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从桃园三结义始,至诸葛亮北伐中原病逝五丈原止。删节部分以旁白的方式贯穿,并在各集开头增加吴晓东的串讲,以便不太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了解故事。
  •  

    剧集评价

    正面评价

    尊重原著 主题鲜明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去芜取菁、删繁就简,成功地展现了原著的精髓和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原著中脍炙人口的段落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情节,都在剧中或以磅礴的气势、恢宏的场景,或以抒情的意境、生动的细节,让观众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赞叹、感慨、惋惜、落泪;随着人物命运的演变及悲剧的结局而领悟人生的哲理。(周金华评)
    电视剧的导演牢牢把握住原著“拥刘反曹”的基本思想倾向,保留原著固有的人民性的思想精髓,从多方面开掘剧作的意蕴。此外,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评述,对三国时代精神的再现,还是对统治者和黑暗社会的揭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明君贤相、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在电视剧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张宗伟评)
    表演精湛 人物生动
    三国演义》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卓有成就,不仅各类人物立场分明、爱憎清楚,而且主要角色都个性生动、色彩鲜明。(电影网评)
    电视剧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黄忠、赵云、姜维等。原著作者把一些人物神化、夸张,甚至笼罩上封建迷信的色彩,电视剧则把他们还原为人,使他们既是超群的英雄,又有常人的喜怒哀乐,再加上演员精彩的创造,使剧中的主要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栩栩如生。(周金华评)
    艺术成就高历史感强
    电视剧《三国演义》制作的精良,构思的独特,剧中极具渗透力的文化气息以及那份似乎是浑然天成的大气磅礴,使人叹为观止。(电影网评)
    编导从全剧的把握、人物的塑造、舞美设计、音乐、歌词的创作以及历史氛围的营造,都追求一种豪放、雄健、古拙、悲壮的艺术风格,这种美学风格,与东汉、三国时代的美学风貌是相一致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恰当地体现了这一美学风貌。对白采用原著中较为浅显的文言,保留了原著对话语言的精炼、生动、传神,也与全剧的艺术风格相和谐。音乐风格古朴、典雅、凝重,与全剧的风格浑然一体。歌词蕴藉、典雅,有汉魏乐府五言诗的风韵和人生哲理的况味。(周金华评)
    美术、服装、化妆造型、灯光、道具,一直到总剪辑,都在原著的“电视化”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历史氛围的营造,还有场景的设计,都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曾庆瑞评)

    负面评价

    战争戏不尽如人意
    对于千军万马的交战,编导注意了阵势的布置与变化、指挥联络的方式等等,对几大战役的决战场面拍得很有气势;也有不少交战场面流于一般,缺乏特点,甚至显得马虎;至于许多交战场面只有将领的厮杀,众多士兵却只是摇旗呐喊,不合古代战争的实际,则是因为受制于小说原著而不得已。总的来说,战争场面既有超越小说之处,也有未能充分传达小说韵味之处。(沈伯俊评)
    马上交战的场面可谓比比皆是,然而真正打得精彩的并不多见。相对而言,第52集“夺占西川”中张飞与马超的激战,倒是比较真实、紧张、好看的。可惜多数马上开打的设计显得招式呆板,节奏缓慢,激发不起人们的观赏激情。(钟艺兵评)
    部分情节改编不足
    改编者的辛勤努力,使剧情曲折合理、摇曳多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富于情致,艺术感染力超越了小说而获得较大成功。但也有一些地方,改编者只是用电视语言简单地演绎小说情节,就显得比较单薄,感染力不强。(沈伯俊评)
    在风格上过分强调“写实”,使得剧作对原著空灵、浪漫的传奇风格表现不大充分,比如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就不如原著传神。(张宗伟评)
    演员更换过于频繁
    电视剧中有些角色甚至是重要角色,几次更换演员,影响观众的情绪。赵云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电视剧中却用了三位演员扮演,第二位演员比第一位演员更年轻,观众看了经常怀疑这是不是赵云。东吴鲁肃本是忠厚长者,第一位演员演得很成功,不料也更换了,观众很难将两个鲁肃联系在一起。还有魏延、姜维等角色,也是如此。后来的演员未必不如前者,但一经更换,观众对角色的印象就会模糊了。(邓楚栋评)
0.17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