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右地区少雨,常因无粮苦恼,徐邈上书修武威、酒泉盐池,用以收藏敌人的粮食,又开凿水渠,招募贫民租种土地,使得家家丰足,仓库盈满。
又支取州中一部分的军费,用来交换金帛犬马,供给中原人消费。
同时,逐步收缴民间私藏的武器,统一保管,然后宣讲仁义,建立学校,提倡节约,禁止丰厚的葬礼,限制过度的祭祀,社会风尚由此大为改观,百姓心悦诚服。
他又开通与西域的交往,边远少数民族纷纷进贡。
之后,徐邈讨伐反叛的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称号。
他和羌人、胡人打交道,从不过问他们小的过失,但如果犯了大罪,就先通报其部帅,让他们知道事情原委,然后再斩首示众,因此深得百姓信服和敬畏。
凡是朝廷赏赐给他的东西,他都分给将士,从不拿回自家,但他的妻子女儿却常常衣食不足。
曹叡得知他的这些事迹后,很是赞赏,经常给他家里赏赐衣食等物。
徐邈扬善惩恶,修正冤假错案,凉州界内秩序井然,安定无事。
魏正始元年(240年),徐邈回到洛阳任大司农,转任司隶校尉,官吏们都很敬畏他,后因公事离开官职,又任光禄大夫,几年后被升作司空。
徐邈坚决辞让,感叹说:“三公是论道的官位,没有合适的人就空缺,怎能让我这个年老且多病的人去担任呢?”
魏嘉平元年(249年),徐邈去世,享年七十八岁,魏朝廷按三公之礼安葬,谥号穆侯,其子徐武继承爵位。
魏嘉平六年(254年),魏朝廷追悼思念清廉高洁之士,下诏说:“突显贤能以及道德高尚之士,圣王历来重视。推举善人,引导后来人,孔子也很赞美。已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都在前朝任职,历任四代,率兵出讨,辅佐朝政,忠心为公,忧国忘私,不营家产,身死之后,家无余财,我特别嘉赏他们。赐给徐邈等人家属粮食二千斛,钱三十万,特此告示天下。”
徐邈同郡的韩观,字曼游,德才兼备,与徐邈齐名,而在孙礼、卢毓的名声之上,曾任豫州刺史,政绩很好,死在任上。
名儒卢植之孙、曾任卫将军的卢钦著书,称赞徐邈说:“徐公志气宏大,行为高洁,才识广博气势英猛。他的政治措施每当施行时,高尚、稳妥而不急躁,正直而不同流合污,广博、深远而坚守信约,雷厉风行却又能宽以待人。有人认为能清正公廉很难,而徐公轻易便能做到如此。”
有人问卢钦:“徐公在武帝曹操时代,人们认为他通达,自从任凉州刺史,回到京城后,人们又认为他特别,这是为什么呢?”
卢钦回答说:“以前毛孝先(毛玠)、崔季珪(崔琰)等掌管政事,尊崇清正廉素之士,当时官吏们热衷于更换布衣以猎取高名。而徐公仍一如既往,所以人们认为他通达。近来天下崇尚奢侈、豪华,于是大家又竞相效仿,而徐公仍不为所动,不随波逐流,所以前日的通达,就变成今日的特别了。这是因为世人总是随波逐流,变化无常,而徐公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