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历史] 史说三国:二一六 整治浮华

魏国尚书诸葛诞、中书郎邓飏等人互相结成朋党,争相题品吹捧,以散骑常侍夏侯玄(夏侯尚的儿子)等四人为“四聪”,诸葛诞等八人为“八达”。
中书监刘放的儿子刘熙、中书令孙资的儿子孙密、吏部尚书卫臻的儿子卫烈三人都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因为这三位的父亲都位高权重,所以特别容纳三人参预题品,称为“三豫”。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诸葛诞是东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与诸葛亮、诸葛瑾同族,最初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
诸葛诞为尚书郎期间,曾与仆射杜畿在陶河测试船只的性能,遭遇大风浪,船翻沉到河里,诸葛诞和杜畿同时掉落水里。
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诸葛诞让他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飘到河岸,后来才被救活。
后来,诸葛诞入朝被任命为吏部郎,有人向诸葛诞请求帮忙,诸葛诞就会先把他说的话传出来,然后才用。
如此一来,大家都觉得,如果说话不当会让自己贬官,其他官员对诸葛诞举荐的人也都谨慎对待。
之后,诸葛诞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

1.webp.jpg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一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夏侯尚之子,魏黄初六年(225年),夏侯尚去世后,夏侯玄承袭其爵位昌陵乡侯。
夏侯玄少年时便有名望,仪表出众,当时的人看到他,都以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尤其精通玄学,在弱冠时就担任了散骑黄门侍郎。

2.webp.jpg

邓飏(?—249年),字玄茂,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邓飏其貌不扬,任性随意,管辂说他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谓之“鬼躁”,年少时就出任洛阳县令。
邓飏为人贪财好色,曾许诺授予臧艾(臧霸之子)官职,结果臧艾为了巴结邓飏,把父亲的侍妾送了一个给邓飏,所以当时京师有“以官易妇邓玄茂”一说,被大家讥笑。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邓飏任尚书郎,后任中郎,兼中书郎。

3.webp.jpg

代理司徒董昭上书,建议曹叡整治这种拉帮结派,相互吹嘘的不正之风。
他说:“凡拥有天下的帝王,无不崇沿尊重朴实忠信之士,深恶虚伪不真之人,这是因后者毁坏教化,扰乱秩序,伤风败俗。近有魏讽在建安末年被诛杀,曹伟在黄初二年被处死。俯伏思量陛下前后颁布的诏书,极为痛恶浮华虚伪,想要打破拆散明党,常常因此而切齿痛恨。而执法的官吏,却畏惧他们的权势,不敢监督揭发,败坏风俗行为,越来越严重。我暗中观察,当今年轻人不再把做学问当作进取之本,而专门以互相结交朋友为业。国中士人不以孝悌清廉修身为第一,而以趋炎附势营利为先,结成朋党,连成群伙,互相恭维,叹息怀才不遇,把诋毁当作惩罚羞辱,把朋党赞誉看作封爵奖赏,对依附自己的人则连声赞叹,好话说尽,对不依附自己的人则百般挑剔,以至互相说:‘当今之世什么忧虑不能消除,只怕人事关系不够,交结党友不多而已,还担心什么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让他听几句好话,就会像吃了灵丹妙药对你温和服贴。’又听说有的人还指使家中奴仆宾客冒充属下差役,出入宫廷官府禁地,来往书信,探听消息。凡是这一类事情,都是法律不容许,刑罚不赦免的。即使魏讽、曹伟的罪过,也不比他们更重。”

4.webp.jpg

曹叡同意董昭的说法,于二月初四下诏说:“社会风气的朴实和浮华,随着教化而改变。兵荒战乱以来,儒家经典的教授完全荒废,年轻人进取的途径,不在经典,这岂不是训导不恰当、对将提拔任用的人不突出考察品德吗?从现在起,郎记必须通晓一种经典才可以升任地方长官,博士课的考试,择取成绩优秀者马上录用,华而不实、不务正道的人罢免。”
为扭转这种沽名钓誉,追求浮华的不实作风,曹叡下诏,免去了诸葛诞、邓飏的官职。
魏青龙四年(236年)五月十三日,董昭去世,享年81岁,谥号定侯。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