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继
南北朝之后的统一王朝,享国38年。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建都大兴城。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时称东京),先后降服契丹、吐谷浑,分裂突厥,把国界推到青海湖、新疆等地,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修建贯通南北大运河,南方又降服了安南,占婆,国力达到极盛。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激发了社会矛盾,
隋朝由盛转衰,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皇泰帝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大改革。创立五省六曹制,巩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到
唐朝与后世的政治制度。还兴建大运河以及驰道,建立大兴城和东都,并且兴建长城保护归附外族。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使经济、文化能顺利交流。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隋朝成为东亚地区的政治楷模和文化中心,佛教和道教盛极一时,古典诗歌和法律也都蓬勃兴盛。 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深受隋朝文化与制度影响,以日本遣隋使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