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一
◎宰辅年表二
(略)
-
卷十二
◎七卿年表一
(略)
-
卷十三
◎七卿年表二
(略)
-
卷一
◎诸王世表一
(略)
-
卷二
◎诸王世表二
(略)
-
卷三
◎诸王世表三
(略)
-
卷四
◎诸王世表四
(略)
-
卷五
◎诸王世表五
(略)
-
卷六
◎功臣世表一
(略)
-
卷七
◎功臣世表二
(略)
-
卷八
◎功臣世表三
(略)
-
卷九
◎外戚恩泽侯表
(略)
-
卷七十五
◎艺文四
集类三:一曰别集类,二曰总集类,三曰文史类。
《明太祖文集》五十卷,《诗集》五卷
《仁宗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卷
《宣宗文集》四十四卷,《诗集》六卷,《乐府》一卷
《宪宗诗集》四卷
《孝宗诗集》五卷
世宗《翊学诗》一卷,《宸翰录》一卷,《咏和录》一卷,《咏春同德 ...
-
卷七十四
◎艺文三
子类十二:一曰儒家类,二曰杂家类,(前代艺文志列名法诸家,然寥寥无几,备数而已。今总附杂家。)三曰农家类,四曰小说家类,五曰兵书类,六曰天文类,七曰历数类,八曰五行类,九曰艺术类,(医书附。)十曰类书类,十一曰道家类,十二曰释家类。
《圣学心法》四卷(永乐中编,为类四:曰君道、臣道、 ...
-
卷七十
◎刑法二
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太祖尝曰:“凡有大狱,当面讯,防构陷锻炼之弊。”故其时重案多亲鞫,不委法司。洪武十四年,命刑部听两造之词,议定入奏。既奏,录所下旨,送四辅官、谏院官、给事中覆核无异,然后覆奏行之。有疑狱,则四辅官封驳之。逾年,四 ...
-
卷七十一
◎刑法三
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太祖常与侍臣论待大臣礼。太史令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未尝轻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体。”侍读学士詹同 ...
-
卷七十二
◎艺文一
明太祖定元都,大将军收图籍致之南京,复诏求四方遗书,设秘书监丞,寻改翰林典籍以掌之。永乐四年,帝御便殿阅书史,问文渊阁藏书。解缙对以尚多阙略。帝曰:“土庶家稍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遂命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访购,惟其所欲与之,勿较值。北京既建,诏修撰陈循取文渊阁书一部至百部,各择 ...
-
卷七十三
◎艺文二
史类十:一曰正史类,(编年在内。)二曰杂史类,三曰史钞类,四曰故事类,五曰职官类,六曰仪注类,七曰刑法类,八曰传记类,九曰地理类,十曰谱牒类。
明《太祖实录》二百五十七卷(建文元年,董伦等修。永乐元年,解缙等重修。九年,胡广等复修。起元至正辛卯,讫洪武三十一年戊寅,首尾四十八年。万 ...
-
卷五十八
◎食货六
○上供采造 采造 柴炭 采木 珠池 织造 烧造 俸饷 会计
采造之事,累朝侈俭不同。大约靡於英宗,继以宪、武,至世宗、神宗而极。其事目繁琐,徵索纷纭。最钜且难者,曰采木。岁造最大者,曰织造、曰烧造。酒醴膳羞则掌之光禄寺,采办成就则工部四司、内监司局或专差职之,柴炭则掌之惜薪司。而最为民害 ...
-
卷五十九
◎河渠一
○黄河上
黄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宋熙宁中,始分趋东南,一合泗入淮,一合济入海。金明昌中,北流绝,全河皆入淮,元溃溢不时,至正中受害尤甚,济宁、曹、郓间,漂没千馀里。贾鲁为总制,导使南,汇淮入海。
明洪武元年决曹州双河口,入鱼台。徐达方北征,乃开塌场口,引河入泗以济运,而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