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章节
暂无简介,请到后台添加
今日: 0|主题: 7921|排名: 6
  • 卷六十六
      ◎礼十六(嘉礼四)   ○宴飨 游观 赐酺   宴飨之设,所以训恭俭、示惠慈也。宋制,尝以春秋之季仲及圣节、郊祀、籍田礼毕,巡幸还京,凡国有大庆皆大宴,遇大灾、大札则罢。天圣后,大宴率于集英殿,次宴紫宸殿,小宴垂拱殿,若特旨则不拘常制。凡大宴,有司预于殿庭设山楼排场,为群仙队仗、六番进贡、九龙五凤之 ...
  • 卷六十七
      ◎礼十七(嘉礼五)   ○巡幸 养老 视学 赐进士宴 幸秘书省 进书仪 大射仪 乡饮酒礼   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觐、考制度之仪,《开宝通礼》因之。   太祖幸西京,所过赐夏、秋田租之半。真宗朝诸陵及举大礼,途中皆服折上巾、窄袍,出京、过京城,服靴袍、具鸾驾。群臣公服系鞋,供奉班及内朝官前导。 ...
  • 卷六十八
      ◎礼十八(嘉礼六)   ○皇太子冠礼皇子附 公主笄礼 公主下降仪宗室附 亲王纳妃 品官婚礼士庶人婚礼   皇太子冠仪,尝行于大中祥符之八年。徽宗亲制《冠礼沿革》十一卷,命仪礼局仿以编次。   其仪:前期奏告天地、宗庙、神稷、诸陵、宫观。殿中监帅尚舍张设垂拱、文德殿门之内,设香案殿下螭陛间,又为房于东朵 ...
  • 卷六十九
      ◎礼十九(宾礼一)   ○大朝会仪 常朝仪   《周官》:司仪掌九仪宾客摈相,诏王南乡以朝诸侯。"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盖君臣之际体统虽严,然而接以仁义,摄以威仪,实有宾主之道焉。是以《小雅·鹿鸣》燕其臣下,皆以嘉宾称之。宋之朝仪,政和详定五礼,列为宾礼。今修《宋史》,存其旧云。   ...
  • 卷七十
      ◎礼二十(宾礼二)   ○入阁仪 明堂听政仪肆赦仪附 皇太后垂帘仪 皇太子正至受贺仪 皇太子与百官师保相见仪   入阁仪。唐制:天子日御正衙以见群臣,必立仗。朔望荐食陵寝,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乃自正衙唤仗由宣政两门而入,是谓东、西上阁门,群臣俟于正衙者因随以入,故谓之入阁。五代以来,正衙既废,而入阁 ...
  • 卷七十一
      ◎礼二十一(宾礼三)   ○朝仪班序 百官转对 百官相见仪制   朝仪班序。太祖建隆三年三月,有司上合班仪: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少傅、少保,三京牧,大都督,大都护,御史大夫,六尚书,常侍,门下、中书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宗正卿, ...
  • 卷七十二
      ◎礼二十二(宾礼四)   ○录周后 录先圣后 群臣朝使宴饯 朝臣时节馈廪 外国君长来朝 契丹夏国使副见辞仪高丽附 金国使副见辞仪 诸国朝贡   昔周灭殷,封微子为殷后,俾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宋以柴周之后为二恪,又录孔子之后,亦先王崇德象贤之意也,故皆为宾礼。其余则有朝使之宴饯、岁时之廪馈及外 ...
  • 卷七十三
      ◎礼二十三(宾礼五 附录)   ○群臣上表仪 宰臣赴上仪 朝省集议班位 臣僚上马之制 臣僚呵引之制   群臣上表仪。《通礼》:守宫设次于朝堂,文东武西,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于群臣之北。礼曹掾举表案入,引中书令出,就南面立。礼部郎中取表授中书令,令即受表入奏。   其礼:凡正、至不受朝,及邦国大庆瑞、上尊号 ...
  • 卷七十四
      ◎礼二十四(军礼)   ○祃祭 阅武 受降 献俘 田猎 打球 救日伐鼓   祃,师祭也,宜居军礼之首。讲武次之,受降、献俘又次之。田猎以下,亦各以类附焉。   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祃。后魏出师,又建纛头旗上。太宗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祃牙;遣著作佐郎李巨源即 ...
  • 卷七十五
      ◎礼二十五(凶礼一)   ○山陵   山陵、谥祔、服纪、葬仪与士庶之丧制为凶礼。其上陵忌日,汉仪如吉祭。宋制,是日禁屠杀,设素馔,辍乐举哭,素服行事,因以类附焉。   太祖建国,号僖祖曰钦陵,顺祖曰康陵,翼祖曰定陵,宣祖曰安陵。   安陵在京城东南隅,乾德初,改卜河南府巩县西南四十里訾乡邓封村。以司 ...
  • 卷七十六
      ◎礼二十六(凶礼二)   ○园陵 濮安懿王园庙 秀安僖王园庙 庄文景献二太子欑所上陵 忌日   皇后园陵。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皇太后杜氏崩于滋德殿。三日,百官入临。明日大敛,欑于滋福宫,百官成服,中书、门下、文武百僚、诸军副兵马使以上并服布斜巾四脚、直领衤兰衫,外命妇帕头、帔、裙衫。九日,帝见百官于 ...
  • 卷七十七
      ◎礼二十七(凶礼三)   ○外国丧礼及入吊仪 诸臣丧葬等仪   凡外国丧,告哀使至,有司择日设次于内东门之北隅,命官摄太常卿及博士赞礼。俟太常卿奏请,即向其国而哭之,五举音而止。皇帝未释素服,人使朝见,不宣班,不舞蹈,不谢面天颜,引当殿,喝"拜",两拜,奏圣躬万福。又喝"拜",两拜,随拜万岁。或增赐茶 ...
  • 卷七十八
      ◎礼二十八(凶礼四)   ○士庶人丧礼 服纪   士庶人丧礼。开宝三年十月,诏开封府:禁丧葬之家不得用道、释威仪及装束异色人物前引。太平兴国七年正月,命翰林学士李昉等重定士庶丧葬制度。昉等奏议曰:"唐大历七年,诏丧葬之家送葬祭盘,只得于丧家及茔所置祭,不得于街衢张设。又长庆三年,令百姓丧葬祭奠不得以 ...
  • 卷七十九
      ◎乐一   有宋之乐,自建隆讫崇宁,凡六改作。始,太祖以雅乐声高,不合中和,乃诏和岘以王朴律准较洛阳铜望臬石尺为新度,以定律吕,故建隆以来有和岘乐。仁宗留意音律,判太常燕萧言器久不谐,复以朴准考正。时李照以知音闻,谓朴准高五律,与古制殊,请依神瞽法铸编钟。既成,遂请改定雅乐,乃下三律,炼白石为磬 ...
  • 卷八十
      ◎乐二   景祐三年七月,冯元等上新修《景祐广乐记》八十一卷,诏翰林学士丁度、知制诰胥偃、直史馆高若讷、直集贤院韩琦取邓保信、阮逸、胡瑗等钟律,详定得失可否以闻。   九月,阮逸言:"臣等所造钟磬皆本于冯元、宋祁,其分方定律又出于胡瑗算术,而臣独执《周礼》嘉量声中黄钟之法及《国语》钧钟弦准之制,皆 ...
  • 卷五十一
      ◎礼一   ○吉礼一   五代之衰乱甚矣,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宋太祖兴兵间,受周禅,收揽权纲,一以法度振起故弊。即位之明年,因太常博士聂崇义上《重集三礼图》,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之士详定之。开宝中,四方渐平,民稍休息,乃命御史中丞刘温叟、中书舍人李昉、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左 ...
  • 卷五十二
      ◎礼二(吉礼二)   ○南郊   南郊坛制。梁及后唐郊坛皆在洛阳。宋初始作坛于东都南薰门外,四成、十二陛、三壝。设燎坛于内坛之外丙地,高一丈二尺。设皇帝更衣大次于东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仁宗天圣六年,始筑外壝,周以短垣,置灵星门。亲郊则立表于青城,表三壝。神宗熙宁七年,诏中书、门下参定青城殿宇门名 ...
  • 卷五十三
      ◎礼三(吉礼三)   ○北郊 祈谷 五方帝 感生帝   北郊。宋初,方丘在宫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祇。别为坛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建隆以来,迭奉四祖崇配二坛。太平兴国以后,但以宣祖、太祖更配。真宗乃以太宗配方丘,宣祖配神州地祇。皇祐初,礼官言:"皇地祇坛四角再成,面广四丈九尺,东西四丈六尺。上 ...
  • 卷五十四
      ◎礼四(吉礼四)   ○明堂   明堂。宋初,虽有季秋大享之文,然未尝亲祠,命有司摄事而已。真宗始议行之,属封岱宗、祀汾阴,故亦未遑。皇祐二年三月,仁宗谓辅臣:"今年冬至日,当亲祀圜丘,欲以季秋行大享明堂礼。然自汉以来,诸儒各为论议,驳而不同。夫明堂者,布政之宫,朝诸侯之位,天子之路寝,乃今之大庆 ...
    0 28 走走 2025-6-29 #古籍章节
  • 卷五十五
      ◎礼五(吉礼五)   ○社稷 岳渎 籍田 先蚕 奏告 祈禜   社稷,自京师至州县,皆有其祀。岁以春秋二仲月及腊日祭太社、太稷。州县则春秋二祭,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州博士、县簿尉终献。如有故,以次官摄。若长吏职官或少,即许通摄,或别差官代之。牲用少牢,礼行三献,致斋三日。其礼器数:正配坐尊 ...
下一页

快速发帖

还可输入 180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