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官二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
...
-
百官一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将军
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海从风,中国安乐者也。
昔周公作《周官》,分职著明,法度相 ...
-
新人帖
郡国五
汉中 巴郡 广汉 蜀郡 犍为牂牁 越巂 益州 永昌 广汉属国 蜀郡属国 犍为属国
益州
陇西 汉阳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张掖属国 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
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
并州
涿郡 广阳 代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玄菟 ...
-
郡国四
济南 平原 乐安 北海 东莱 齐国
青州
南阳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阳 武陵 长沙
荆州
九江 丹阳 庐江 会稽 吴郡 豫章
扬州
◎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
(东平陵)有铁。有谭城。有天山。
(著)
( ...
-
郡国三
陈留 东郡 东平 任城 泰山 济北 山阳 济阴
兗州
东海 琅邪 彭城 广陵 下邳
徐州
◎ 陈留郡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
(陈留)有鸣雁亭。
(浚仪)本大梁。
(尉氏)
(雍丘)本杞国。
(襄邑)有滑亭。 ...
-
郡国二
颍川 汝南 梁国 沛国 陈国 鲁国
豫州
魏郡 钜鹿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閒 清河 赵国 勃海
冀州
◎ 颍川郡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
(阳翟)禹所都。有钧台。有高氏亭。有雍氏城。
(襄)有养阴里。
(襄城)有西不 ...
-
郡国一
河南 河内 河东 弘农 京兆 冯翊 扶风
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 河南尹秦三川郡, ...
-
新人帖
五行六
日蚀 日抱 日赤无光 日黄珥 日中黑 虹贯日 月蚀非其月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其候杂说,《汉书·五行志》著之必矣。儒说诸侯专权,则其应多在日所宿之国。诸象附从,则多为王者事。人君改 ...
-
五行五
射妖 龙蛇孽 马祸 人痾 人化 死复生 疫 投蜺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疴,则时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皇,君也。极,中也。眊,不明也。说云:“此沴天也。不言沴天者,至尊之辞也。《春秋》“王师败绩 ...
-
新人帖
五行四
地震 山崩 地陷 大风拔树 螟 牛疫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思心不容,是谓不圣。厥咎霿,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惟金、水、木、火沴土。”华孽,刘歆 ...
-
五行三
大水 水变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鸣 鱼孽 蝗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 黑祥, 惟火沴水。”鱼孽,刘歆传以为介虫之孽,谓蝗属 ...
-
五行二
灾火 草妖 羽虫孽 羊祸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B928火。”蠃虫,刘歆传以为羽虫。
建武中,渔阳太守彭宠被征。书至 ...
-
五行一
貌不恭 淫雨 服妖 雞祸 青眚 屋自坏 讹言 旱 谣 狼食人
《五行传》说及其占应,《汉书·五行志》录之详矣。故泰山太守应劭、给事中董巴、散骑常侍谯周并撰建武以来灾异。今合而论之,以续《前志》云。
《五行传》曰:“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谓木失其性而 ...
-
律历上
律准 候气
古之人论数也,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然则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则算数之事生矣。记称大桡作甲子,隶首作数。二者既立,以比日表,以管万事。夫一、十、百、千、万,所同用也;律、度、量、衡、历,其别用也。故体有长短,检以度;物有多少,受以量;量有轻重,平以权衡;声有清 ...
-
律历中
贾逵论历 永元论历 延光论历 汉安论历 熹平论历 论月食
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历稍后天,朔先于历,朔或在晦,月或朔见。考其行,日有退无进,月有进无退。建武八年中,太仆朱浮、太中大夫许淑等数上书,言历朔不正,宜当改更。时分度觉差尚微,上以天下初定,未遑考正。至永平五年,官历 ...
-
律历下
历法
昔者圣人之作历也,观琁玑之运,三光之行,道之发敛,景之长短,斗纲所建,青龙所躔,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而制术焉。
天之动也,一昼一夜而运过周,星从天而西,日违天而东。日之所行与运周,在天成度,在历成日。居以列宿,终于四七,受以甲乙,终于六旬。日月相推,日舒月速,当其同所,谓之合朔。舒先 ...
-
礼仪上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耕 高禖 养老 先蠶 祓禊
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大乱作,则群生受其殃,可不慎哉!故记施行威仪,以为《礼仪志》。
礼威仪,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历,有司、侍郎、尚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政。朔前后各二日,皆牵羊 ...
-
礼仪中
立夏 请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黄郊 立秋 貙刘 案户 祠星 立冬 冬至 腊 大傩 土牛 遣卫土 朝会
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
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皁,兴土龙 ...
-
礼仪下
大丧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
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五岳、四渎、群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
登遐,皇后诏三公典丧事。百官皆衣白单衣,白帻不冠。闭城门、宫门。近臣中黄门 ...
-
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禅
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豺獭知祭祀,而况人乎!故人知之至于念想,犹豺獭之自然也,顾古质略而后文饰耳。自古以来王公所为群祀,至于王莽,《汉书·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兴以来所修用者,以为《祭祀志》。
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为坛营于鄗之阳。祭告天地,采用元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