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初七,汉献帝在安邑郊祀上帝,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张杨打算护送献帝返回洛阳,但杨奉、李乐等人都不同意,只好又回了野王。
长安随着各路人马相继离开,空城四十余日,无人管理,陷入无政府状态。
身强力壮的都四散逃命,老幼病弱的只能自相残杀,靠吃人肉度日。
两三年间,关中地区荒无人烟。
这一年,黄河以北地区蝗灾肆虐,加上长时间大旱不雨,农田几乎颗粒无收。
在安邑的朝廷,筹集不到粮食,群臣没有饭吃,全都以野菜、野果充饥。
军队也断了粮饷,士兵们开始骚动,将领们也控制不住不满情绪。
杨奉、韩暹、董承等人一商议,觉得待在安邑不是办法,还是应该护送汉献帝到洛阳去。
但众人各怀心思,互相猜忌。
二月,韩暹进攻董承,董承逃奔野王,投奔张杨。
胡才准备攻打韩暹,汉献帝派人传旨制止。
张杨令董承先修缮被烧毁的洛阳宫殿,并以“杨”命名这座宫殿,名为杨安殿。太仆赵岐去说服刘表,让刘表派兵到洛阳,协助修缮宫殿,并送来军用物资和粮草。
五月,汉献帝派使者到杨奉、李乐、韩暹等人营中,要求他们护送自己返回洛阳,杨奉等听从诏命。
六月初一,汉献帝抵达闻喜(今山西运城)。
在途经轵道时,张杨又携带粮食在路边迎接,一起护送汉献帝回洛阳。
七月,汉献帝一路担惊受怕,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东都洛阳,在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宅子暂时安身。
路上整整走了一年。
汉献帝册封张扬为大司马。
张杨对诸将说:“天子应该是和天下人一起的,现在有各位公卿大臣的辅佐,我应该在外捍卫大汉朝,怎么可以留在京都呢?”
于是又回到了野王。
杨奉也说:“天子是天下人的天子,我不会把持的。”自动离开京城,驻军梁县(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汝水南岸石台村)。
韩暹、董承二人则留在洛阳,负责保卫洛阳与皇宫的安全。
八月,杨安殿修缮完工,汉献帝入住。
汉献帝大赦天下,以护驾之功,迁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假司隶校尉,皆假节钺。
洛阳经董卓之乱,宫殿、住所等早已被烧成一片废墟,街上也长满了荒草。
除了汉献帝居于新修的南宫杨安殿外,百官皆无住所,只得去砍荆棘荒草,在断壁残墙或土丘旁半躺半卧地歇息。
此时,各州郡的长官都拥兵自重,没有哪个来洛阳朝见汉献帝。
仅有的一点粮食越来越少,尚书以下的官员每天都要到郊外寻找野果填腹,不断有人饿死,或被士兵杀死。
君臣处境十分狼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