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历史] 史说三国:三十三 后院起火(2)

张邈年轻时行侠仗义,与袁绍、曹操三人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结为好友,关系非常亲密。
曹操刚起兵时,名声不显,势单力孤,张邈为“八厨”之一,早已名满天下,对曹操多有帮助。
他不但收留曹操在自己的地盘陈留落脚,还让手下卫兹以家财资助他,招募了五千士兵。
曹操率军讨伐董卓,各路诸侯不愿配合,又是他命卫兹领三千士兵跟进,参加了汴水之战。
陈宫游说兖州各郡迎立曹操为州牧时,也是他和鲍信鼎力支持。
曹操对他的这份支持非常感激,所以在情感上与张邈更为贴近。
袁绍被推举为关东盟主后,傲慢矜持,不可一世,张邈经常直言责备他。
袁绍恼羞成怒,派曹操杀张邈,曹操不从,反而责怪袁绍说:“孟卓(张邈字)是我们的好朋友,无论他做了什么,我们都应该宽容他。如今天下大乱,怎么能自相残杀呢?”
张邈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敬重曹操。

4.jpg

曹操也充分信任张邈。
他第一次征讨陶谦,出发时对家人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
后来凯旋而归,见到张邈,两人相视而泣。
既然两人是兄弟的感情,铁哥们的关系,为什么张邈就反了呢?
事情的原由还得从张邈说起。
袁绍与吕布交恶,而张邈却与吕布关系亲密。
吕布在袁绍的追杀下,前去投奔张杨时,路过陈留郡,拜访张邈,临别时,两人握手盟誓。
袁绍得知这一情况后,大为痛恨,多次要求曹操杀了张邈。
曹操虽然拒绝了,但张邈心里却犯起了嘀咕,担心在袁绍的一再要求下,总有一天曹操会谋害自己,从此心怀不安,疑神疑鬼。

5.webp.jpg

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的堂弟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
高柔的父亲高靖曾任蜀郡都尉,但高柔没有随父亲前往,一直留在家乡陈留。
高柔得知了曹操与张邈目前所处的情况,看出了其中端倪,对同乡人说:“陈留乃四战之地。曹操虽然占有了兖州,但他本有兼并天下的图谋,不会安心只坐守这块地盘。而张邈倚仗陈留作资本,也会寻找机会,另作打算。搞不好双方就会发生战争。我想和你们一同避开争战,怎么样?”
但大家都认为曹操与张邈关系亲善,高柔年纪又轻,根本不相信他的预言。
高干在并州广招四方游士,派人来叫高柔去河北,高柔就带着全族人前去依附高干。
不久,高柔的父亲去世,高柔不畏路途遥远,一路兵乱匪多,冒险到蜀地治丧,历经辛苦,三年后才又回到北方。

6.webp.jpg

另一个因素是陈宫。
曹操入主兖州,陈宫功劳最大。
正是他提出了迎立曹操为兖州牧的建议,也是他各方游说,争取兖州各郡及州中官吏的支持,曹操方能轻松得到兖州。
但曹操治理兖州,陈宫觉得比自己后来投奔的荀彧、程昱等人都得到了重用,自己在曹操的心里却是不温不火,感觉不到被重视的优越感,于是心中开始有了想法。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陈宫等兖州士人与曹操出现了矛盾,这就是兖州名士边让被杀事件。
边让(?--193年),字文礼(一作元礼),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人。
边让“善占射,能辞对”,博学善辩,又能写文章,曾作《章华赋》,因此名噪一时,与孔融、陶丘洪等名士齐名。
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的名望,十分仰慕,想征辟他到大将军府任职,又担心请不动他,就诈称征其为军事幕僚,到洛阳后任命为令史。
何进设宴接见边让,边让一会儿占射,一会儿辞对,满堂宾客无不被其风采所倾倒。
司徒府掾吏孔融、王朗都一起向其递交名片,以求交往,边让风头一时无两。
时任议郎蔡邕也深深敬佩边让,亲自给何进写信,极力称赞他的能力,建议提拔他。
何进深以为然,多次提拔边让,升迁为九江太守。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