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正元二年(255年),魏国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密谋反叛,讨伐司马师。
文钦(?-258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之子,年少时就以勇敢果断闻名。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文钦受到牵连,被下狱治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当处死。
曹操念及文钦是部将文稷之子,赦免了他。
太和(227—233年)年间,文钦担任五营校督、牙门将,后历任庐江太守、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前将军、扬州刺史等。
文钦为人粗放,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曹爽因与他同乡,非常器重他。
文钦本就比较粗犷,依仗曹爽的权势,更是常常盛气凌人。
曹爽被杀后,文钦失去靠山,内心十分恐惧。
文钦还有个毛病,每次战后总喜欢虚报俘虏人数,企图获得宠赏,但朝廷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往往不给。
司马师知道他有这个毛病,常常约束遏制他,因此他对魏朝廷和司马师都十分怨恨。
镇东将军毌丘俭平素与夏侯玄、李丰交往甚密,夏侯玄等人被司马师诛杀后,毌丘俭内心也惴惴不安。
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毌丘俭出于计谋,拉拢文钦,给他丰厚的待遇,两人关系融洽。
文钦不知被毌丘俭利用,也感恩戴德,对他忠心不二。
同时,毌丘俭感念昔日魏明帝曹叡知遇之恩,想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
毌丘俭的儿子治书侍御史毌丘甸也支持父亲反抗司马师,曾对他说:“父亲大人担当国家一个方面的重大责任,如今国家面临覆亡的危险,而你却安然处之,自守一方,必将受到天下人的责难。”
毌丘俭很赞同他的意见。
魏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天上出现几十丈长的彗星,从吴、楚分界处开始,一直跨过西北天空。
毌丘俭和文钦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假借郭太后的口吻,下诏历数大将军司马师十一条罪状,向各州郡颁发檄文,号召共同讨伐司马师。
毌丘俭胁迫驻扎在淮南的大小将领及百姓都进入寿春城,在城西设坛,对天发誓,滴血为盟,举兵反叛。
毌丘俭又上表说:“相国司马懿,为人忠正,为国家立下伟大功勋,应该宽宥他的后世,请求只废掉司马师的官职,让他以侯爵的身分退居家中,让其弟司马昭代替他。太尉司马孚尽忠尽孝,小心奉职,护军司马望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他们都应得到亲近和信任,授予他们重要职务。”
司马望是司马孚之子,过继给司马朗为后。
毌丘俭、文钦派使者联络镇南将军诸葛诞,让他召集豫州兵民,参与反叛。
诸葛诞本身就与文钦不睦,将派来的使者杀死,并将二人反叛行动公布天下。
毋丘俭将毌丘宗等四个儿子送到东吴为人质,求取外援,把老弱者留在寿春守城,与文钦统率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北进军,到达项地(今河南项城)。
毋丘俭坚守城池,文钦在城外机动,保护外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