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艾派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垒,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拦截,金城太守杨欣进攻甘松(今甘肃迭部县一带)。
姜维听说钟会诸军已经进入汉中,知道汉中难保,赶紧摆脱邓艾诸军,领兵向阴平撤退。
杨欣等人在后面紧追不舍,两军在疆川口激战,姜维败走。
此时诸葛绪已经占据了阴平东南的桥头,阻绝了退路。
姜维佯装从孔函谷进入北部道路,要绕到诸葛绪的身后攻击。
诸葛绪知道后,往回退却了三十里,向北阻击。
姜维进入北道,走了三十多里后,听说诸葛绪退兵,赶紧往回走,迅速从桥头冲了过去。
诸葛绪急忙追赶,想阻截姜维,但晚了一天,没有赶上。
姜维退至阴平,聚集军队,想要奔赴关城,半路上听说关城已破,于是退兵奔向白水,与廖化、张翼、董厥等人,合兵一处,据守剑阁,抵御钟会。
十月,蜀国形势危急,向吴国告急,请求救援。
吴朝廷派大将军丁奉,率领诸军,进兵寿春,牵制魏军。
将军留平到镇守南郡的上大将军、都护督施绩那里,商议向何处进兵之事。
将军丁封、孙异到沔中(汉水中游),去救援蜀国。
征蜀的捷报频传,魏元帝曹奂再次命大将军司马昭晋位,所赐爵位一切都与前面的诏令相同。
这次,司马昭终于接受了任命,并提拔魏舒为相国参军。
魏舒(209年-290年),字阳元,任城樊县(今山东兖州西南)人。
魏舒年幼时父亲就去世,被外祖父宁氏家收养。
宁氏建宅的时侯,看风水的人说:“这座宅子一定会出贵甥。”
魏舒的外祖母因为魏舒年少聪慧,心里认为他应了风水先生的话。
魏舒也立下誓言说:“我一定会为外公家证明这所宅院的吉相。”
很久之后,他才另住它处。
魏舒成年后,身高八尺二寸(约1.93米),体形容貌秀美伟岸,能喝一石多酒,但心地质朴,反映迟钝,不受乡里亲戚的重视。
魏舒的堂叔吏部郎魏衡,在当时很有名望,但也不了解魏舒,没发现魏舒的才能,让他去看守水碓,还常常叹气说:“魏舒如果能担任数百户的官长,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魏舒却毫不介意,一如既往,低调行事,从不干那些能显示抬高自己的事。
太原人王乂唯独看好魏舒,对他说:“你终究会达到三公宰相的地位。但如今不能让妻儿免受饥寒之苦,我应当帮你经营生计。”
于是常常拿出钱财周济魏舒,魏舒也毫不推辞地接受了。
魏舒经常去野王郡,正逢房主人的妻子在夜里生孩子。
不一会儿,听到屋外有车马的声音。
车上的人问:“是男孩还是女孩?”
接着说:“如果是男孩就写下来,他十五岁时会死于利器。”
又问:“屋里睡的是谁?”
房主回答说:“魏舒。”
十五年后,魏舒又去房主人那里,打听他儿子得情况。
房主人说:“在砍桑枝时被斧头吹伤,死了。”
魏舒由此相信了十五年前车上的人说的话,知道自己将会担任公卿。
魏舒四十余岁时,郡里举拔上计掾、掌簿记孝廉。
亲戚朋友认为魏舒没有什么学业,劝他不要去应考,免得出丑,而且这样还可以显示自己的清高。
魏舒说:“如果考试不中,是我本事不够,怎能虚假地盗窃清高的名声以为自己的荣耀呢?”
于是刻苦自学,每百日学一部经书,因而学术水平和对策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成功通过了答策,被授任渑池县长,后任浚仪县令,又入朝任尚书郎。
当时魏朝廷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把才不符实的人免职。
魏舒说:“我就是该淘汰的人。”
说完,卷起被褥就走了。
同僚中那些一向没有清论的人都面有愧色,众人因此称道魏舒。
后来,魏舒逐步迁升,出任后将军钟毓的长史。
钟毓经常和部下比赛射箭,魏舒从未参加过,每次都只是帮他们计算成绩而已,钟毓也不知道魏舒善于射箭。
有一次,由于人数不足,钟毓就让魏舒来凑数。
没想到魏舒射姿典雅,百发百中,无人能及,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
钟毓向魏舒道歉,感叹说:“我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就象这次射箭一样。其实,何止这一件事呢。”
魏舒担任相国参军后,处理相国府中琐碎的事务,未曾出现什么纠纷,就算是该废该兴的大事,众人不能决断的,魏舒都能从容地为之筹划,而且大多比众人的议论要高明。
因此,司马昭非常器重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