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正始九年(248年)二月,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司徒卫臻各自退位,都赐以侯爵退居归家,加封为特进。
四月,魏帝曹芳任命司空高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
徐邈感叹说:“三公是讲论治国大道的官职,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应虚位以待,怎能让我等老弱病残之人辱没这个职位呢?”
于是坚决推辞,不接受司空之职。
五月,蜀大将军費祎离开成都,屯兵汉中。
从蒋琬到費祎,虽然常常身居京城之外,但国家的庆典赏赐及刑罚等大事,都先要派人向他们咨询,做出决断,然后才加以实行。
費祎性情谦逊朴素,治理国政的功绩名望,大致与蒋琬相当。
在对外军事上,費祎则采取保守策略。
姜维自以为文武全才,通练西方风俗,一直想拉拢西北各羌胡部落为羽翼,占据陇西,待机北伐中原。
费祎不但没有支持姜维这一筹划,反而处处加以裁制,每次姜维欲兴军大举,都要进行节制,拨给其统率的兵力不过万人,让姜维难酬其志。
费祎也曾把自己的想法与姜维作过沟通,说:“我等与丞相相比,实在差得远啊。丞相尚且不能克定中原,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这种克服中原的功业,就等待有能耐的人去继承吧。不要希冀侥幸,妄想一决成败。一旦事与愿违,悔之不及啊。”
涪陵国(今重庆彭水县)的夷人杀死都尉造反,蜀车骑将军邓芝率兵讨伐,斩杀叛贼首领,平定了叛乱。
蜀延熙十四年(251年),邓芝逝世。
邓芝为将二十多年,赏罚分明,体恤士卒,自身的衣、食都靠公家供应,生活朴素节俭,终生不积蓄产业,家属也不免连带饱受饥寒,去世时家中没有任何过剩的财产。
他性格刚强质朴,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因而与同僚们关系很不和谐,当时的人很少有受他敬重者,唯独器重姜维。
魏正始九年(248年)冬季,曹爽党羽河南令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到司马懿家中去辞行。
司马懿让两个婢女侍奉着,接见李胜。
司马懿说要更衣,婢女拿来衣服,他把衣服掉在了地上。
司马懿又指着嘴说口渴,婢女端来了粥,他拿不动碗,就由婢女端着喝,粥从嘴边流出,沾满了前胸。
李胜说:“大家都说你的中风病旧病复发,没想到竟糟糕到这个地步。”
司马懿气喘如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年老体弱,卧床不起,不久就要死了。你屈就并州刺史,并州靠近胡地,一定要加强戒备。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托付给你。”
李胜说:“惭愧,惭愧,我是回去任家乡的州官,不是并州。”
司马懿装聋作哑,装着听错了他的话,说:“你刚刚到过并州?”
李胜说:“是愧居荆州。”
司马懿故意装糊涂,说:“我年老耳聋,思绪迷乱,没听明白你的话。如今你回到本家乡所在的州,正好轰轰烈烈地大展德才,建立功勋。”
李胜告退,禀告曹爽说:“司马公只是比死人多了一口气而已,形体与精神已经分离,离死不远,不足为虑了。”
过了几天,他又流着泪对曹爽等人说:“太傅的病体不能再复元了,实在令人悲伤。”
曹爽等人听了,不再对司马懿有所戒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