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作为海瑞故乡的海口,海口市政府准备拍一部以海瑞为主题的电视剧,将这一千古清官形象借影视作品传播于天下。
该剧表现的是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到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这段历史。第一版剧本出来,人们普遍感觉不满意,便请来编剧刘和平进行创作。在这个剧本上,刘和平整整耗费了三年光阴。编剧刘和平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1566》的剧本写作,整整花费了九年时间。刘和平在作品中赋予了海瑞中规中矩的性格——遵从祖宗之法,言必大明律;遵从先儒之道,恪守儒家伦理。但他所“公忠体国”的朝廷却将制定的严法和官场规约当作点缀,贪腐枉法横行。
在编剧刘和平的解读中,更是把嘉靖皇帝的形象定位为一位“雄猜之帝”,即“对任何事情敏感,猜疑”,让所有的臣子都“猜雄”,其专制独裁的手段已经达到了“太极政治”的高度。严嵩是清修《明史》上第一大奸臣,严嵩本人在历史上的记载也是充满了疑团,他居然能在“雄猜皇帝”嘉靖身边把持内阁大权长达20年,单纯以奸臣来界定他,都显得过于狭隘,《大明王朝1566》则用合理的艺术加工诠释了严嵩为什么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的疑团。
《大明王朝1566》剧组的选角工作非常严格,演员必须试戏,择优录用。开拍前,剧组的试妆极其认真细致,通常一天只能试好一两个角色的妆容。在该剧组,演员签的都是全程约,没有人串戏,并且所有演员都提前两个月进组,住在同一栋楼里,一起读书、学习明代礼仪、研读剧本。
《大明王朝1566》的剧组2005年成立。其中将近1年时间都在准备道具,堆满了一个库房。
类型 | 歌名 | 作词 | 作曲 | 演唱 |
---|---|---|---|---|
片头曲 | 《治世民为天》 | 欧阳常林 | 刘健、韩伟 | 谭维维 |
主题曲、片尾曲 | 《海阔天青》 | 易茗、刘和平 | 赵季平 | 谭晶 |
编剧刘和平透露,海南纪委部门要自己塑造海瑞的目的是,为正气立传,为廉政立威,海南纪委部门在立项时就向中纪委作了汇报。
王雅捷在眼疾病愈后描述,当时拍该剧得知导演张黎很认同《万历十五年》这部史书时,就通过朋友找到了这部书,并开始慢慢阅读。
2005年3月,刘和平开始创作海瑞题材的相关作品,在写《大明王朝》剧本的时候,在刘和平的工作间设有两个香案,左边是嘉靖,右边是海瑞,每天他先焚香净手三拜九叩之后,才会下笔。
片场里布光都是严格把关的环节,同一条戏要换不同机位拍好几遍,即使远景里的道具也必须真实可信。
为追求形似海瑞,黄志忠在12天内痩下19斤,在剧组5个月一共只进食了15斤粮食。为了将自己完全融进海瑞和他背后的大明王朝,他下大力气研究了上百万字的相关书籍,包括正史、野史、小说演义,了解到各个侧面的海瑞。
在镜头语言上,该剧保持了导演张黎的一贯个人风格,即大量通过闪回、意象、构图、隐喻等语言达到镜头与叙事的高度“合谋”。并且,编剧在故事的设置上,将观众置于第三人视角,随时间线了解整个情节的前后,默认观众是全知的。《大明王朝1566》中,黑白色的闪回镜头大量出现,成为该剧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语言之一。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个大众文化文本,又是一个消费文化和主流政治互相借重、互相交融的范本,其中所显露的封建集权意识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呈现出新形态。该片在新一轮历史电视剧的热潮中,再次提出了历史剧创作时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融合、文化启蒙的使命与电视观赏性相结合的问题。
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对象 | 获奖情况 |
---|---|---|---|
2007年 |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 《大明王朝1566》 | 获奖 |
2008年 | 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美术奖 | 赵海 | 获奖 |
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 | 陈宝国 | 提名 | |
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 | 刘和平 | 提名 | |
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录音 | 安巍 | 提名 | |
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照明 | 郑自力 | 提名 | |
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 | 《大明王朝1566》 | 提名 |
《大明王朝1566》的剧情十分紧凑,节奏明快逻辑缜密,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红网评)
该剧自开播以来,因其突破“脸谱化”的人物塑造,对嘉靖、严嵩、胡宗宪等历史人物给予重新解读,让观众耳目一新。剧情一直围绕贪污大案展开,情节颇具张力。(搜狐娱乐评)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相比,该剧带有更为浓郁的悲剧色彩,令人窒息的紧张节奏,刘和平以惊人的笔力一点点地揭示出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根源,以及朝廷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如果被残损、被掏空,以及最后轰然倒地的宿命。(网易娱乐评)
该剧绝对算是一流水准的电视剧,瑕不掩瑜。但有点生不逢时,开年历史剧扎堆儿,一部接一部,惹得观众对历史剧有些反感,好剧也受到牵连。另外,群戏太精彩,反而将主角淹没了,比如提到嘉靖和海瑞两个关键人物,形象不是活生生的,观众看完只会觉得海瑞很正直、很刚烈,但仅此而已;至于嘉靖,就对那身道袍印象深刻,性格没有烙印。如果再合理适当地赋予人物一些传奇色彩就更好看了。(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刘晔原教授评)
《大明王朝1566》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编剧艺术性地把海瑞置身于官场的汪洋大海中,让其经历险滩暗礁,又让其抗击狂风暴雨,再让其逆流而动,让芸芸众生的为官之心、为官之态、为官之状,与之交锋、碰撞,而独显海瑞超越众生、超越体制之上足以撼天动地的刚烈风骨,重提和再现海瑞精神为利益熙攘的世俗树立了一座高标准的道德榜样。(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何吉评)
《大明王朝1566》以其浓郁的历史氛围、逼真的历史情境和鲜活的历史人物,使广大观众得以窥见一个庞大王朝的宫廷内幕。编剧努力打破善恶二元对立的伦理模式,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来理解、来塑造,努力揭示每个人物的深层心理奥秘和隐蔽的行为动机。(浙江传媒学院曾胜评)
《大明王朝1566》成功地塑造了嘉靖和海瑞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对于艺术的虚构也是在基于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创作,把握了这段历史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明史专家毛佩琦评)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难得的具有较高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的优秀作品。作为一个历史题材,它不露声色地、自然而然地莎士比亚化地冲向顶端,没有一点说教,它通过海瑞形象的塑造,把中华民族传统的宝贵资源演绎出来了。(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理论家仲呈祥评)
《大明王朝1566》创作基本上依据嘉靖朝史事。作为文学家阐释历史之作,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具有浓郁的文化品质,令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明清史学专家、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冯尔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