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连年灾荒,战事频仍。嘉靖39年的冬天一冬无雪,腊月二十九,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因谏言“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而遭廷杖,被东厂提刑太监冯保打死在午门之外。嘉靖四十年正月初一,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朱厚熜不得不违心地下罪己诏,在西苑玉熙宫斋戒祈雪。嘉靖40年的年度财务会议...[详细]
嘉靖第一个孙子的诞生,使朝局的平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敏锐到裕王迟早将入主大内,借机以嘉靖帝的名义将冯保派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为日后做好打算。身为朝廷正义一派的代表,裕王的师傅和侍读徐阶、高拱、张居正也感觉到倒严的时机到了,同时为了抵制严党借改稻为桑之名行土地兼并之实给浙江百姓...[详细]
嘉靖到裕王府看皇孙了,这唤起了他淡漠已久的亲情,并将十万匹丝绸赏赐给了李妃,还破天荒留在裕王府吃了斋饭。严嵩借机通过吕芳向嘉靖帝递送胡宗宪的奏折以试探嘉靖帝的态度。严世蕃急于功成,私自驳回了胡宗宪的奏折,密信郑泌昌、何茂才趁端午汛期掘开新安江九县堤坝的闸门,毁堤淹田,以贱价兼并灾民的田地。收到批...[详细]
胡宗宪追究灾情,杨金水郑泌昌和何茂才无法交待,推出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李玄顶罪。胡宗宪明白局势严峻牵连颇多,秘密提审了马宁远,为稳定大局先斩后奏,斩了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李玄。又上疏朝廷,请求缓办“改稻为桑”,并怀揣马宁远的供状,准备进京面圣。浙江事发,严世蕃和罗龙文、刑部右侍郎鄢懋卿不...[详细]
被严世蕃蒙蔽的严嵩等不见胡宗宪,内心对胡宗宪不免疏远了起来。而严世蕃也已经为胡宗宪写好了辞呈,逼胡宗宪请辞。嘉靖帝已经提前从杨金水口中,得知浙江“毁堤淹田”确为严世蕃指使,也明白胡宗宪是个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肯实心用事的人。浙江是朝廷的赋税重地,又有倭寇入侵,百姓还得安抚,东南只有胡宗宪能镇得住...[详细]
翰林院的编修高翰文科考时是严世蕃的门生,属朝野中比较有影响的理学清流,因浙江实施“改稻为桑”中出现灾情,便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受到严世蕃和同党的激赏,任命他为杭州知府。浙江巡抚又由郑泌昌接任,一时间浙江遍布严党。朝廷调不出粮食赈灾,徐阶、高拱也只能用一纸公文帮前往江苏的胡宗宪借粮,...[详细]
在巡抚衙门的门房里,日夜兼程赶到杭州的高翰文遇到了海瑞和王用汲,其没有表明身份便迫不及待地征询起他们对自己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策略的看法。王用汲因恐失言不知如何以对,海瑞却并不回避“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弊端。巡抚大堂之上,郑泌昌、何茂才正领着浙江的大小官员准备以高出应有规格的礼仪迎接高翰...[详细]
高翰文中计前往织造坊看丝绸。海瑞王用汲二人来到码头查看粮市,恰赶上齐大柱等淳安灾民因不满大户借机贱买农民田地买粮时被臬司衙门的官兵欺压。海瑞愤然制止、放了齐大柱,并向百姓许诺会处理好赈灾。郑泌昌、何茂才震怒,欲以通倭罪名陷害被海瑞放了的淳安灾民,再让海瑞将被冤百姓正法,何茂才于是到狱中与在押倭首...[详细]
高翰文被迫准备签字,海瑞王用汲挺身而出制止,严词质问郑泌昌、何茂才。郑泌昌、何茂才丧心病狂,在大堂之上与海瑞剑拔弩张。高翰文此时已心力交瘁,正欲为海瑞争辩却当场晕倒在大堂之上。郑泌昌命海瑞立刻带臬司衙门的兵去淳安,将受冤无辜的灾民正法,否则同样以通倭罪论处。胡宗宪在谭纶的陪伴下在江苏借粮也病倒了...[详细]
杨金水秘密返回浙江,得知郑泌昌、何茂才一边让沈一石打着宫里的名义去贱买农民田地,明白这是往嘉靖帝头上泼脏水,大惊之下用织造局的公函以八百里加急直接把消息送到宫里。 何茂才臬司衙门的爪牙蒋千户催促海瑞抓紧行刑,按大明律法,海瑞因通倭案无立案卷、无口供等缘由拒绝行刑,为防严党杀人灭口海瑞又将人犯押到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