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铭阙始建于东汉,唐宋间左阙倒塌。196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加修风雨亭。1987年风雨亭倒塌,阙身以上被拉倒,1988年修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无铭阙属于三峡工程二期搬迁项目,2003年已迁往忠县白公祠内。
无铭阙由阙基、阙身、腰檐、阙楼、阙顶等九块石料构件组成,总高5.85。阙基为一整石板,阙身系一整石琢成,四面刻边框,仅右侧面浮雕白虎,具汉代雕刻风格。阙身上置一方石,四面刻出上下二层枋子,四角相交出头,枋头作叠涩
处理,正面两侧枋子间雕刻裸体角神,背面两侧斜出枋头,正面居中浮雕一铺首,前肢扑伏左右。
其上置斗状石块,素面。上为腰檐,刻出瓦垅、瓦当、连檐,檐椽作扇形排列。腰檐上置一方石,形制与下面方石相同,只正面石中高浮雕铺首头部,背面高浮雕出尾部,从侧面看,恰似一怪兽穿入石内露出首尾,滑稽而有趣。其上搁扁石一块,扁石上沿四边饰半联珠形线脚。再上为一斗状石块,四面浮雕斗拱。正面刻一斗二升斗拱两朵,作鸳鸯交手状;侧面刻一斗二升拱一朵;背面斗拱栌斗之下均有一柱,较为特殊。散斗上承栌斗,四角枋子嵌入散斗再向上紧接"四阿式" 阙顶,形制与腰檐基本相同,只是斜脊、瓦垅有较明显的搭接,大概为表明阙顶是重檐结构,脊上末见饰物。
无铭阙于1987年8月被风刮倒,专家赴现场维修时,在阙基与阙身结合部中,意外发现数枚压基钱,从钱文和重量看,为汉桓帝(公元146-167在位)时所造五铢。这一发现,为确定无铭阙的建造年代为东汉提供了可靠依据。
无铭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忠县忠州镇东北8公里处的善井镇佑溪村的古驿道旁,背山面溪,沿井溪上行约1.5公里,便是著名的中坝新石器遗址。
无铭阙与丁房阙一样,同系三峡地区年代最早的建筑物。其独特的造型和石雕艺术,以及久远的建造年代,使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三峡地区极其珍贵的文物资源。
地址:中国重庆市县忠县涂井乡佑溪村
开放时间:全天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最佳旅游时节:一年四季皆可
吃:豆腐乳是最出名的,其他他还有炒米糖开水、担担面、过桥抄手、鸡丝豆腐脑、鸡丝凉面、鸡汁锅贴、九园包子、凉糍粑、豆腐乳是最出名的,其他他还有炒米糖开水、担担面、过桥抄手、鸡丝豆
住:宿于忠县城内,也可以宿于景区内的旅舍、宾馆、农家。宿于忠县城内,也可以宿于景区内的旅舍、宾馆、农家
行:重庆朝天门交通广场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或在朝天门码头乘快艇4小时即抵达忠县,再转乘去涂井乡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