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鸿门宴传奇〉有感
-
吐槽!看过差不多最烂的历史片!
先说一句,画面跟音乐还是不错的,演员表现也不错。但是剧情……实在是太烂了。
跟历史差距太大且不说,改编就改编吧,但是你改编的剧情得有逻辑得好看啊。在电影院的时候我一直很努力的在进入剧情,但是我失败了。刚刚有点进入,啪一个转折又让我蒙了,剧情内在完全没连贯性。
======一下有剧透,看就看吧,反正这片子不 ...
-
观影《鸿门宴》之深藏的那些“计”
看鸿门大殿,范增与张良,楚汉军师对弈,局中局,迷中迷,危机四伏、杀机重重,剧情扑朔迷离的….,想那《鸿门宴》上,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韩信、萧何、樊哙等人,届是旷古英雄….一场鸿门大宴,竟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赢者…电影中每个人物的没一次出场,都有埋下伏笔,稍有不慎,你就会留下疑惑….
鸿门宴,华美的造型, ...
-
你对历史不要脸,谁会给你面子——评《鸿门宴》
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善于健忘的民族,不止是因为历史太长了、太多了、太苦了,让人的脑子装不下,更多的是不愿意装,选择性的遗忘、选择性的歪曲、选择性的篡改,经过强大无比的阿Q精神的弱智化处理后,达到无敌的境界。
对于历史,我们此地无银的美其名曰“那不该是人人装扮的小姑娘”,似乎历史已然发生了,是过去了没什 ...
-
三分之一好电影
《赵氏孤儿》好的段落是真好,淡的部分也是真的让人坐不住。
开头的谋杀、政变和搜孤救孤段落剧情紧凑,人物命运一直在牵着人往下走,确实做到了如海报上所言“尽管我们都知道结局,还是忍不住揪心到最后一分钟”。宫廷政变一幕的壮丽与惨烈,可以与大多数史诗电影杰作并列而无愧色。无论美工、摄影,还是台词和表演的考究 ...
-
二流时代里的一流电影
在即将到来的贺岁档大战中,我最期待的影片就是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和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在中国电影经历了最近两年毫无底线的试探之后,对任何能守住底线的国产影片我都会觉得算是一份惊喜。而这两部电影,则可能让我们重温一下什么是“好电影”。
虽然我看的版本还只是特效未完成的内容定剪版,但对于这样一个 ...
-
从《赵氏》再看神马都是浮云
神马说的就是马。古代男人没马就如同现代人没车。不过话说车是谁都可以学,但是马却不是谁都能骑的。所以古装电影里少不了马戏,但是谁又知道马戏也是有历史观的,下面我就来小吐槽一下。
我国在春秋时代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作战以车战为主。就是以马拉的战车作战,步兵作为协同兵种。当时,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 ...
-
中国式大片的悲剧命运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不过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悲剧,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 ...
-
解读真实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简介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它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故事讲述了赵氏家族被奸臣屠岸贾所灭,只有一个婴儿幸存,被忠臣程婴所救,并在危急时刻用自己的儿子代替,最后被成年的赵氏孤儿所报仇的悲壮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也展现了人性的光明和美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忠义和 ...
-
精华
陈氏悲剧,赵氏孤儿
-
精华
刘邦:顶级高手成事的秘诀就是,顺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
刘邦得天下后,问了一个问题:为何我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群臣未作声,于是他自己回答:“如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运送粮草、管理赋税,我不如萧何。带兵打仗,管理军队,我不如韩信,但我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他们都愿意跟着我,所以我得了天下。”以前,看到这段话时,我不禁疑惑:不对呀,你文不 ...
-
韩信
《楚汉传奇》我主要只看了韩信的部分,段奕宏演的韩信。老段一直是我偶像,夸他有荷尔蒙作祟的成分,但是看了《淮阴侯列传》以后,我觉得老段这版的韩信很贴近《史记》里的韩信。这一版的韩信,一言以蔽之就是,特别萌,也让我由衷地觉得这个历史人物真是个非常帅气的人。
我残弱的历史知识看不出这剧的漏洞。韩信给我的印 ...
-
新人帖
打着历史剧旗号的儿童剧
楚汉,三国,隋唐。这三个英雄辈出的乱世。为何楚汉无名著?因为司马迁已经把这段历史写的太精彩了。本来太史公就是一个喜欢瞎编,有点小说笔法的史官。翻拍成电视剧,自己编一些也无所谓。
但是剧情是为了塑造人物,我们对于历史,更多的关注点也是人。这也是太史公以来,都采用纪传体写史的原因。
那下面来说人物:
刘 ...
-
重要的东西演三遍——以《楚汉传奇》中刘邦为例,析说陈道明演出中的“重复强化”
题前:
1.尼采《善恶的彼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友人“红豆山庄”语:夜读张正隆名著《雪白血红》,林彪要求各纵在传达命令时,重要的内容必须重复三遍。恍然,今之所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原来有出处,典出于此。
陈道明演出中有一特点,不妨名之为“重要的东西演三遍”,下以陈在剧集《楚汉传奇》(2012) ...
-
说一说此版楚汉里面的范增
我发现很多人不喜欢这一版的范增是因为讨厌孙海英这个人,从而无法接受这个角色那样不合常理的诠释方式。弹幕里面骂孙海英的人颇多,其实如果抛开对演员的成见去看待这个角色,慢慢就会发觉其独到之处。
先说说历史上的范增,他在中国历代谋臣中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名气比不上对门的张良,史记上对他的记载也没有特别丰富, ...
-
吐槽:一群神经质
开始看这个片是因为看到道明大叔一张海报,加上无聊和对高希希不反感,看了两集就果断当背景音乐听了,听到11集项羽私自铸剑,一帮人一边拿剑砍人一边不停地喊:我们要复楚!复楚!复楚!复楚!楚!!的时候,实在不能忍了,爬上来把三星改成了两星。
据我没有仔细听而得出的结论,这片神经质的厉害,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 ...
-
精华
始皇之死:于和伟在《楚汉传奇》中演出秦始皇之赏析
《楚汉传奇》剧之开篇,以简要笔墨介绍背景,不过文辞不够古朴典雅,《舌尖上的中国》旁白声也让人有点出戏。短短一场血肉横飞的战争戏“项燕之死”,残酷壮烈,有大剧的范儿。用此开头,甚好。始皇帝仪仗大赞,以前的仪仗包括一些大的电影里的都弱爆了。
始皇帝的第一个镜头,是东巡车里批阅奏章。这个实际上类似于《康熙 ...
-
历史正剧x三流宫斗√这锅历史真不背
这条本来应该发在小组供大家讨论的,可惜被脆弱的管理员删帖封号一通操作,只能发剧评了,顺便请路过的好人帮我评评理
这剧的近几集来贯穿始终,雷倒观众无数的楚系宫斗剧情,有人说是历史上原本就有的,剧是必须写的,还给删减了呢
我当场就笑yue了,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谈何删减?编剧没脑子写三流宫斗恶心人,写历史上 ...
-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激昂澎湃的一段时光……
拖延这么多年,又改了名字,“大秦帝国”改成“大秦赋”,也不知道帝国二字惹着哪位了。
秦始皇那难道不是帝国,还能是民国啊?
第一,汉赋是西汉随着社会日益富足而兴起的文体,秦这会儿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赋,改成“大秦赋”就很尴尬,怎么看怎么别扭。
第二,汉赋这种文体,它堂皇而空洞,文采斐然又废话连篇,雄 ...
-
精华
从编剧视角,解析《大秦赋》究竟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