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说三国:十一 诛杀何进(1)
汉灵帝刘宏有两个儿子,何皇后所生皇子刘辩,王美人所生皇子刘协。
汉灵帝觉得刘辩举止轻浮,没有作为皇帝的威仪,很不满意,有意立刘协为太子,但刘辩的舅舅何进手握兵权,而且废长立幼,群臣肯定也不会答应,一时举棋不定,久拖不决。
汉灵帝、董太后和宦官们支持刘协,何进、何皇后和士人官僚力推刘辩,双方矛盾爆发,势 ...
-
史说三国:十 刘虞治幽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张纯和丘力居率军游窜于青、徐、幽、冀四州,到处劫掠,为害四方。
汉灵帝下诏给公孙瓒,命他讨伐。
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
张纯大败,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所抢掠俘虏的男女百姓,都被公孙瓒夺回。
公孙瓒乘胜追击,过于深入,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无考,大致在今 ...
-
史说三国:九 董卓崛起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凉州叛军再次攻入右扶风(今陕西长安县西),围攻陈仓县城(今陕西宝鸡市)。
东汉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拜为副帅,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
董卓向皇甫嵩提议说:“聪明的人善于抓住机会,勇敢的人绝不迟疑。我们应该急速进军,以解陈仓之围。如不及时救援,叛军就攻破陈仓了。”
皇 ...
-
史说三国:八 西园禁军(2)
东汉朝廷又征召有军事才能的人入朝为官,弃官回家的盖勋被任命为武都太守。
汉灵帝对盖勋非常器重,诏令何进、蹇硕等,到城外为他送行,参加了送行仪式的洛阳官员都以此为荣。
盖勋走到半路,又被征召为讨虏校尉,返回洛阳。
这一年,天下的形势更为混乱。
有法术家预言,京城洛阳将有兵灾,南北两宫会发生流血事件。
大 ...
-
史说三国:八 西园禁军(1)
汉灵帝执政后期,朝廷大权掌握在宦官、外戚和士人官僚手中。
而汉灵帝更信任宦官,随着外戚何氏一族逐渐势大,为制衡大将军何进,中平五年(188年)八月,设立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 ...
-
史说三国:七 谋废皇帝(2)
他们将这个计划告诉了此时隐居在家的曹操,想拉他加入,但被曹操拒绝了。
之前,曹操与皇甫嵩等人进攻颍川的黄巾军,大破之,斩首数万级,迁为济南相。
任济南相时,曹操治事作风一如既往。
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十多个县,各县长吏多依附权势,贪赃枉法,为所欲为,之前历任的国相都不敢过问,听之任之。
曹操上任后 ...
-
史说三国:七 谋废皇帝(1)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为平息张纯的叛乱,汉灵帝任命宗正(掌管皇家名簿的官员)刘虞为幽州牧,下诏征发南匈奴兵,分配给刘虞,去征伐张纯。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
刘虞通晓《五经》,最初举孝廉担任曹吏,因累积政绩历任郡吏、幽州刺史。其任 ...
-
史说三国:六 废史立牧(2)
刘焉的本意,也许是想限制地方官吏,强化王室的权力,但“废史立牧”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将权力收归中央朝廷,反而造就了更大权力的地方势力——州牧。
如果说朝廷原先对刺史、太守这些地方官员还有所节制的话,那对逐渐壮大的州牧,则几乎完全失去了控制,只能任其尾大不掉,独霸一方。
东汉末年的各路诸侯,如袁绍、曹操、 ...
-
史说三国:六 废史立牧(1)
中平五年(188年),一个汉室的自家人,打开了天下动乱的水龙头。
这就是刘焉和他的“废史立牧”。
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作君朗),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馀的后裔。
传到刘焉这一代,鲁恭王这一名号已经不能给整个家族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一切还得靠自己打拼。
当然,毕 ...
-
史说三国:五 乱起凉州(7)
公孙瓒带着这三千乌桓骑兵走到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时,因拖欠粮饷,结果多数人叛逃,返回了乌桓部落。
张纯因为没有让他统领乌桓兵而怀恨在心,乘机劝导前泰山太守张举,说:“如今乌桓已经背叛,都想作乱。凉州贼人起事,朝廷不能平息。有传闻说,洛阳有人生下了两个头的孩子。这正是汉朝气数已尽,天下有两主的征兆啊 ...
-
史说三国:五 乱起凉州(6)
王国派前酒泉太守黄衍前来劝说傅燮:“汉朝已不能再统治天下了,你愿意做我们的首领吗?”
傅燮手按剑柄,叱责黄衍说:“你身为国家正式任命的太守,反倒为叛军做说客吗?”
说完,傅燮率领左右冲向贼军,临阵战死。
从此,东汉朝廷基本上丧失了对凉州的控制权。
王国乘胜出动,入侵抢掠三辅。
张温在凉州统军时,征发幽 ...
-
史说三国:五 乱起凉州(5)
中平三年(186年)春,东汉朝廷派使者持符节到长安任命张温为太尉,也有传言说他是靠行贿得来的。
张温首开先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京城及朝廷之外的三公。
同年冬天,东汉朝廷征召张温回京。
韩遂杀了边章和北宫伯玉、李文侯,吞并了他们的部队,领兵十余万,围攻陇西。
凉州前任刺史左昌贪污被免,继任的宋枭、杨雍 ...
-
史说三国:五 乱起凉州(4)
张温领命征讨北宫伯玉,奏请孙坚参军事,率领各郡步骑兵共十余万,驻扎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以保卫皇家陵园。
边章、韩遂进兵美阳,两军对峙,张温初战不利。
十一月某夜,有流星划过天空,耀眼的光芒长达十余丈,照进叛军营中,惊得驴马都嘶鸣起来,叛军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惊惧之下,准备退兵。
董卓得知情况后大喜 ...
-
史说三国:五 乱起凉州(3)
正值此时,北宫伯玉等数万骑兵入侵三辅,逼近皇家陵园,汉灵帝急忙下诏,将正在前线镇压黄巾军的左车骑将军皇甫嵩调回,镇守长安,指挥大军讨伐。
皇甫嵩在征讨张角时,途经邺城,看到中常侍赵忠建造的住宅超过了规定,便上奏朝廷予以没收,由此得罪了赵忠。
后来,中常侍张让又私下向皇甫嵩索贿五千万钱,被皇甫嵩拒绝。
...
-
史说三国:五 乱起凉州(2)
护羌校尉夏育被叛乱的羌人围困在官府畜牧场,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相救。
援军行进到狐盘,遭遇羌人叛军,被打败了。
盖勋带着所剩不足一百的手下,与羌人精骑拼死力战,身上三处负伤,仍死不后退。
他指着路边的一棵树,对部下说:“我战死了,就把尸体埋葬在这里。”
句就部落的羌人首领滇吾素来仰慕盖勋,手执武器护住他 ...
-
史说三国:五 乱起凉州(1)
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湟中义从胡响应黄巾起义,联合西凉土豪宋杨等人,发动叛乱。
湟中义从胡是东汉时湟水流域小月氏人和卢水胡人之一部。
章和二年(88年),邓训任护羌校尉,安抚招纳羌胡各部,收养湟中月氏、卢水诸胡中少年健勇者以为义从,称湟中义从胡。
北地先零羌和袍罕河关群盗也反叛,共同拥立湟中归附的胡人北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13)
黄巾军既平,汉灵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中平。
张角为首的黄巾军主力被镇压,标志着黄巾起义失败。
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准备,却短短九个月就宣告失败。
之后,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仍然坚持斗争。
起义军的称号也各自不同,千奇百怪,但很接地气,基本都是根据为首将领特征而来。
如说话声音大的就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12)
卢植率军进攻黄巾军主力,连败张角,斩杀和俘虏黄巾军一万余人,张角退保广宗(今河北威县东)。
卢值将广宗城团团围住,修筑长墙,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奋力攻打,眼看就要攻下广宗。
恰在此时,汉灵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视察。
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卢植不肯,由此得罪了左丰。
左丰回到洛阳,对汉灵帝说:“据守广宗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11)
孙坚把家眷留在九江郡寿春县,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随朱儁南征北战。
孙坚作战彪悍凶猛,常常置生死于度外。
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乱军之中受伤堕马,卧于草中。
当时,两军交着,敌我难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幸亏他所乘战马十分灵醒,跑回军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10)
五月,皇甫嵩、曹操与朱儁三军会师,进攻固守阳翟的黄巾军,黄巾军大败,被斩杀数万人。
皇甫嵩因此受封为都乡侯。
皇甫嵩、朱儁乘胜追击,进攻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
他们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把功劳都归于朱儁。
朱儁被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朱儁又上表招募下邳的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