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9)
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关系错综复杂,很难治理。
估计原来的局长不愿也不敢管,长期没上什么班,衙门都破败不堪。
曹操年少,第一次当官,意气风发,一到职,先将衙门装修一新,制了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然后申明禁令,严肃法纪,“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宦官蹇硕深得汉灵帝宠爱,其叔父蹇图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8)
乔玄知道曹操出道不久,远无多少社会地位和名望,于是推荐他去见许劭,让这位大鉴赏家给他品鉴一下。
许劭看在乔玄的面子上,见倒是见了曹操一面,但拒绝发表意见。
作为一言九鼎的清议领袖,他还是很讲原则的。
也许是曹操出生宦官之家,让许劭看不起,也许他觉得曹操这个人不好评价,也许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总之,许劭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7)
汉代用人,非常重视舆论的评价,选拔的标准,就是依据地方上的评论,即所谓的清议,只有被舆论赞誉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推荐的对象。
由于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有些人就成了清议权威,鉴定人才的专家,被喻为天下名士。
这些鉴赏家对人物的褒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地方上的舆论,因而影响到士人的仕途进退。
士子们为了取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6)
另外一件事,曹操做得更加离谱。
有户人家迎娶新娘,曹操和袁绍哥几个正无聊得紧,一合计,决定去偷新娘子玩。
几个人跑到那户人家,先派了一个人去诱敌,大声喊叫:“不好了,有贼偷东西了。”
一家人和参加婚礼的宾客一听,全都跑去追小偷了。
曹操乘机带着人,冲进新房,抢了新娘子就跑。
袁绍小时候估计是个小胖子,身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5)
光和元年(178年),朱儁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前往平叛。
朱儁回到本郡,检选家兵,调发士众,征兵五千人,分两路直奔交趾。
到州界后,他整束兵众,屯驻不动,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宣扬威德,以震慑敌人之心。
接着,调集七郡兵士,一齐进逼,终于斩杀了梁龙,迫降几万人,旬月之间,州郡平定。
东汉朝廷论功行赏,封他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4)
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拜他为九江太守。
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蛮族首领都老老实实归服。
之后,卢植因身体健康原因,辞去官职,在家著述,作《尚书章句》、《三体解诂》等。
同年,东汉朝廷批准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将经典刻成石碑,立于太学门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3)
汉灵帝刘宏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三月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屯于都亭,镇守京师。
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何进早年因同父异母的妹妹何氏选入掖庭为贵人,有宠于汉灵帝,跟着妹妹沾了光,被封为郎中。
郎中是皇帝的侍卫,归中郎将管制,虽没什么大的权力,但官居五品,品阶不算低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2)
不过,东汉朝廷也有明白之人,觉察到了张角的意图。
司徒杨赐上书说:“张角欺骗百姓,虽受到免除罪责的赦令,仍不思悔改,反而逐渐蔓延扩张。现在,如果命州、郡进行镇压,恐怕会加重局势的混乱,促使其提前叛乱。应该命令刺史、郡守清查流民,将他们分别护送回本郡,以削弱张角党徒的力量,然后再诛杀那些首领。这样,不 ...
-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1)
东汉末年短短三十年间,史书上有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共十二次,汉桓帝时暴发大瘟疫三次,汉灵帝时暴发大瘟疫五次,汉献帝建安(196年—220年)年间,疫病流行更甚。
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导致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其中,尤以汉灵帝时期的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
医圣张仲景在《 ...
-
史说三国:三 荒淫灵帝(5)
河内郡人司马直非常清廉,很有名望,被朝廷任命为巨鹿太守。朝廷考虑到他如此清廉,估计也榨不出几个钱来,很大方地只收他三百万钱。
当时一个太守的工资,满打满算每月一万三千钱。三百万对于司马直这种不收黑钱的人来说,仍然是个天文数字。
他拿不出这笔钱,怅然叹息,说:“我本应该是为民的父母官,却要反过来剥削百姓 ...
-
史说三国:三 荒淫灵帝(4)
为了敛财和玩乐,汉灵帝常常别出心裁,尽展奇思妙想。
光和四年(181年),汉灵帝在后宫建了一个集市,修建了许多商业店铺,让宫女嫔妃打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自己装成是卖货物的商人,白昼与宫女们贸易,夜里就抱着她们恣意地淫乐寻欢,玩得不亦乐乎。
集市中的货物都是搜刮来的珍奇异宝,宫女内监乘机盗窃,有时分赃不均, ...
-
史说三国:三 荒淫灵帝(3)
汉灵帝十分好淫,在后宫随时寻欢。
他下令宫女都穿着开裆裤,而且开裆裤里面什么也不穿,为的是临幸起来方便,连衣服都不用脱。
更为恶心的是,他还心理变态,让狗与宫女进行交媾,自己则在一旁兴致盎然地欣赏。
为了盛夏避暑,汉灵帝盖了个“裸游馆”,采来绿色的苔藓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环绕流过整个 ...
-
史说三国:三 荒淫灵帝(2)
光和三年(180年)十二月初五日,汉灵帝立何氏为皇后。
光和四年(181年)六月,汉灵帝追封何氏的父亲何真为车骑将军、舞阳侯,谥号宣德。
何氏性格倔强,生性忌妒,为获专宠,闹出了不少是非,“后宫莫不震慑”。
好色的汉灵帝喜新厌旧,很快招选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王荣入宫,封为美人。
王荣身姿丰满,容貌美丽,聪明机 ...
-
史说三国:三 荒淫灵帝(1)
汉桓帝、汉灵帝执政时期,是东汉朝廷最为黑暗的年代,到汉灵帝刘宏时达到顶峰。
汉灵帝即无治国之术,又无安邦之道,更无驭人之能。一生一世似乎就只学会一件事,那就是:人生在世,玩乐二字。
汉灵帝时代,南阳宛县出了个屠户何真,虽然靠杀猪宰羊积累了一定财富,也算家境殷实,但屠户出身,终是地位卑微。
何真有个女儿 ...
-
史说三国:二 党锢之祸(10)
张俭逃亡,困急窘迫,每当望见人家门户,便投奔请求收容。
主人无不敬重他的声名和德行,宁愿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也要收容他。
后来,张俭辗转逃到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龙口),住在李笃家里。
外黄县令毛钦手持兵器,来到李笃家中,李笃领着毛钦就座,说:“张俭是背负重罪的逃犯,我怎么会窝藏他?假如他真的在我这里 ...
-
史说三国:二 党锢之祸(9)
宦官们见窦武、陈蕃、李膺、杜密等名望仍在,不肯罢休,于是向汉灵帝进谗言,诬陷党人志在社稷,意图谋反。
汉灵帝也只好顺着他们的意思,每次颁布诏书,都要重申对党人的禁令。
中常侍侯览对张俭尤为怨恨,侯览的同郡人朱并素来奸佞邪恶,曾被张俭尖刻抨击过,便秉承侯览的旨意,上书检举说,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分别互起 ...
-
史说三国:二 党锢之祸(8)
议郎巴肃参与了窦武起初的密谋,但曹节等人没有发现,开始时也只是坐罪禁锢,不许再做官。
巴肃说:“做臣下的,有谋略不敢隐藏,有罪过不敢逃避刑罚,既然没有隐藏谋略,又怎么敢逃避应得的刑罚呢?”
于是乘车来到县府自首。
县令把巴肃迎到后阁,解下县令印信,打算和巴肃一起逃走。
巴肃不同意,后被诛杀。
陈蕃的朋友 ...
-
史说三国:二 党锢之祸(7)
九月初七,窦武休假,出宫回家住宿。
负责主管奏章的宦官得到消息,先行报告长乐五官史朱瑀。
朱瑀秘密拆阅窦武的奏章,气得破口大骂,说:“宦官放纵不法之人,当然该杀,可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罪?难道都要被族灭吗?”
并大声呼喊说:“陈蕃、窦武奏请皇太后废黜皇帝,真是大逆不道。”
于是连夜召集一向亲近的健壮宦官、长 ...
-
史说三国:二 党锢之祸(6)
皇太后窦妙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
陈蕃和窦武同心合力,辅佐皇室,任用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又征召曾被废黜的李膺、刘猛、杜密、朱寓、荀翌等人入朝,共理政事。
于是,天下的士人,无不伸长脖子,殷切盼望太平盛世的来临。
然而,汉灵帝的奶妈赵娆跟女尚书们,早晚都守候在窦太后身边 ...
-
史说三国:二 党锢之祸(5)
十二月,汉桓帝窦皇后的父亲窦武出任城门校尉。
窦武广交名士,清廉刚正,名列“三君”,同情党人。
新息县长贾彪对同僚说:“我不西行,大祸不能解除。”于是来到洛阳,游说窦武和尚书霍谞等人,请求他们帮忙营救党人。
延熹十年(167年)五月,出现日食,窦武趁机上书,请求释放党人,并以托病交上官印相胁,迫使汉桓帝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