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桓帝年幼,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桓帝死后,灵帝继位,权力落在十常侍手中。他们卖官害民、横征暴敛,官逼民反,终于在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爆发了席卷中原的黄巾起义。汉灵帝命地主豪强领兵镇压,各州募兵守备。
招兵告示张贴在涿县城门口。围观群众中,有一位红脸大汉,他叫关羽,是...[详细]
黄巾起义军主力被镇压之后,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发展,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日趋尖锐。
汉灵帝病危,围绕皇位的争夺,以张让为首的十位中常侍和国舅大将军何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灵帝有两个儿子,何后生皇子辩,王美人生皇子协。何后嫉妒,毒死王美人,皇子协养于董太后宫中。灵帝死后,十常侍为了立刘协为帝...[详细]
董卓带二十万人马驻扎在京城附近,人不卸甲,马不离鞍。每日进城,由铁甲军开路,横行街市,残害百姓。
为了扬威,他打算把少帝刘辩废掉,另立新君。
一日,董卓在温明园宴请百官,提出废立之事,遭到荆州刺史丁原反对。董卓想杀丁原,因见丁原身后有个威风凛凛的大将,不敢动手,这个大将是丁原的义子吕布...[详细]
董卓进京后,废立皇帝,残害百姓,荒淫暴虐,激起群臣共愤。一日,司徒王允假借庆寿,约请几位旧臣到他府中叙谈。当他谈到:“社稷旦夕难保”时,情不自禁,掩面哭泣。骁骑校尉曹操自告奋勇,愿行刺董卓。他向王允借来七星宝刀,来到董卓相府,伺机行刺。董卓正在园中小阁休息,他问曹操:“何故来迟?”曹操说因马太瘦...[详细]
曹操行刺董卓未成,逃回陈留,尽散家财,召募乡勇。他联络袁绍,并向各州郡遍发讨董檄文,得到天下响应。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十八路诸侯为匡扶汉室,歃血为盟,公推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共同起兵讨伐董卓。袁绍命其弟南阳太守袁术总督粮草,令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进兵汜水关,大军克日起程,兵发洛阳。[详细]
十八路讨董诸侯人心不齐,按兵不动,董卓乘机胁迫天子,迁都长安,在朝中更是专权跋扈,骄纵无比。一日在席间,又无故将司空张温斩首,满朝文武惊恐失色。
司徒王允想除掉董卓,但苦无良策。他为国事担忧,难以入睡,独自来到花园,发现歌姬貂蝉在花园中对月长叹。当他得知貂蝉是为民忧愁时,便和她定下“连环计”...[详细]
董卓接走了貂蝉,令吕布又恨又急。他恋念貂蝉,乘董卓上朝之机,入相府与貂蝉私会,貂蝉乘机诉苦,激起吕布对董卓的不满。
董卓不见吕布,急忙回府,看到吕布在凤仪亭中正拥抱貂蝉,勃然大怒,抓过吕布画戟刺去,吕布忙逃出相府。王允顺势以言相激,使吕布决意杀死董卓。王允和百官在朝房设下伏兵,由李肃往郿坞骗...[详细]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在兖州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名日重。曹操命人前往琅琊郡接父曹嵩前往兖州,途经徐州时,太守陶谦为交好曹操,命部下张闿一路护送曹父。不料张闿图财害命,途中将曹嵩一家老小杀害,曹操怒气冲天,点起大军,要洗劫徐州,誓杀陶谦,为父报仇。
曾放走曹操的中牟县令陈宫为陶谦讲...[详细]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退居江东,招贤纳士,结交英雄豪杰,率领父亲旧部,投于袁术帐下。
孙策少年英俊,武艺高强,为袁术夺了不少城池,但总不得重用。孙策攻下庐江,得胜而归,袁术待他却甚是无礼。孙策经父亲旧部黄盖提醒,以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三千,回江东伺机东山再起。
孙策路遇结义兄弟周瑜,又得张昭...[详细]
曹操平定了李傕、郭汜之乱,被封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掌握朝政大权。为了进一步控制朝廷,曹操又迁都许昌,自封大将军、武平侯,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
吕布在兖州被曹操打败,往徐州投奔刘备,屯驻小沛。为消灭吕布、刘备,谋士荀彧为曹操献“二虎竞食”之计,让曹操写信请刘备诛杀吕布——事成再图刘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