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刘邦:顶级高手成事的秘诀就是,顺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
刘邦得天下后,问了一个问题:为何我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群臣未作声,于是他自己回答:“如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运送粮草、管理赋税,我不如萧何。带兵打仗,管理军队,我不如韩信,但我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他们都愿意跟着我,所以我得了天下。”以前,看到这段话时,我不禁疑惑:不对呀,你文不 ...
-
中国古代的政治神话
New
唐太宗为何可以作为千古明君为后世追忆,我觉得《剑桥中国史》中的一段文字解答的很好:
“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控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 ...
-
《贞观之治》观剧笔记
New
冠服总体上赏心悦目。借用一位朋友的话:看本剧时第一次领略幞头的美。圆领襕袍搭配软脚幞头是本剧常见,尤其是男一号二凤,他戴幞头好看得不行,不知道后期会不会出现翼善冠造型。登基后常服以幞头襕袍,燕居亦有搭配翻领胡服之制,视朝亦多以常服,偶尔衮冕;登基前小冠居多,偶尔朝服。官员冠服,文官武弁(平巾帻配笼冠 ...
-
一个李世民黑的感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李二
New
(流水账慎入,有很多对历史本身的理解)
小时候翻台翻到过这部剧,看了20分钟就换台了,原因是画面黑乎乎的,人物衣服也不怎么好看,马跃的扮相初一看也不像是那个历史书上腰围甚宽的唐太宗。
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唐太宗的,这是偏见,绝对的偏见。让我来解释一下,我是明成祖朱棣的粉丝,他自己是李世民的粉丝。朱棣即位 ...
-
“建成”只是伊始,“世民”终有天下
New
秦王,我喜欢称世民为秦王。为何?
秦王,囊括了中国史学界最有成就、最有意义的两位皇帝:秦始皇和唐太宗
嬴政在未称帝、未成就开天辟地一番事业之前,叫秦王;
李世民在南征北战,成就“武功”的时候,叫秦王。
这难道是巧合?不,我不相信。但或许,我不得不相信。
上苍赐予了秦王二字最非凡的意义:功盖三皇,名过五帝 ...
-
四个震撼
New
看这部电视剧有四个震撼:
1、太宗与魏征的对白
太子应该怎么做?皇帝应该怎么做?魏征与太宗的对白是最能让人受到教育和启发的。魏征总是能谈古说今,谈得是头头是道,总是能够将一些道理分析的透透彻彻,即使太宗在有脾气,也不得不服其论;我总爱从50集的影片中寻找他们之间的对白来看,建议便秘的人看看;
2、服装、 ...
-
三月三,修禊日,聊一聊这部剧对于《兰亭序》结局的改编
New
想说说电视剧《贞观之治》对于“萧翼赚兰亭”这个故事的改编。
萧翼为唐太宗取得《兰亭序》的故事,被作为聪明伶俐的典范,不断重复在不同的文艺形式里。名画家巨然有一幅作品就是《萧翼赚兰亭》。
在传统的故事里,萧翼奉了唐太宗的命令,以探讨书法为名接近保存《兰亭序》的辩才和尚,然后以精妙的摹本换出了兰亭序的真 ...
-
新人帖
这就是最接近贞观的贞观
New
这是一部还原度很高的戏,目前为止所有以初唐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包括纪录片),这可能是最贴近正史记载的事件和精神的。
我们的历史课本太简略了,以至于在上历史课的时候给唐太宗的主要是个善于纳谏的文治形象,这是很遗憾的。不知是不是由于历史课本多是文人编写的,对于帝王的武功很少大书特书,导致一部历史课本读下 ...
-
精华
真正的历史剧-“贞观要有贞观的样子”
New
近些年来已经很少有这样好的历史剧了,这是用尊重历史的态度和尊重观众的态度拍出来的历史剧,这是可以当记录片看的历史剧,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剧。
其实应该把这部剧的播出时间和《贞观长歌》对调一下。我是很偶然的在一个很少打开电视的时间看到的这部剧,如果不是那天过节放假我又实在闲极无聊,差点儿就错过去了。据说是 ...
-
不是追忆的追忆
New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那些故事的标题都还历历在目:飞将军李广,卫青和霍去病,张骞通西域,苏武牧羊,司马迁写《史记》……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灿烂的篇章,都写就在短短七十年间、一个人的一生之中。这个人就是刘彻。
很多年前有过一部电视剧《汉武帝》,胡玫阿姨后来一定很羡慕嫉妒恨,这么顺理成章的剧名竟然 ...
-
想飞的翅膀
New
对于关涉历史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历史的外衣就应当包裹历史的身躯”(熊召政);一种认为历史剧应当借古讽今借古喻今(邹静之)。走哪条路更好见仁见智,分别秉承这两种观点创作出的作品都不乏成功的例子,怕就怕骑墙的态度,比如《汉武大帝》。
对《汉武大帝》的诟病主要集中与两点:与 ...
-
学大汉 武立国
New
很多人看过武汉大学正门的牌坊,上书六个大字“国立武汉大学”,却不知从左向右有另外一种念法:学大汉,武立国。
直到今天,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两个朝代始终被华夏子孙铭记。否则,我们又何以自称汉族,而海外华人聚居之处叫做唐人街?而提到汉朝,除了开国皇帝刘邦,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汉武帝刘彻。“学大汉,武立国”取 ...
-
晁错之错
New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晁错被杀后作出这样评价,贾谊的英年早逝与晁错的朝服腰斩是汉初的两大政治悲剧。汉景帝在被迫杀了晁错之后也懊悔不已,感叹说,为什么要娶这样一个名字呢,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啊!其实,这话是唐朝的一个节度使说的,景帝跟我们玩了一个穿越。
当然,晁错之死不能怪他的名字,而是他犯下的三 ...
-
历史归根结底是悲剧和无奈
New
我一直觉得一部好的历史剧拍摄出来,倒不在于其中的场景、服装、道具、情境多么符合历史真实或接近考古学家研究的结论。比如到底汉代人是说“诺”还是说OK,汉代宫廷女人的发型是不是像如当年引起很大争议的那样好似瀑布一般。也不再于依靠恢弘阔大、千军万马临阵厮杀的战争场景大做文章,来追求史诗般的画面效果,当然所视 ...
-
新人帖
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的一句台词
New
以下所有言论全部建立在剧中人物基础上,和历史不符之处以电视剧为主。
本片以扳倒严嵩为主线,以改稻为桑这一虚构事件为主要载体,从明朝嘉靖皇帝在位的某一天开始讲述了明朝甚至我华夏历史的转折点。而引发改稻为桑事件的火种,表面上看就是缺钱。
是的。缺钱。就这么简单。
从第一集开头打死钦天监就已经隐隐铺陈 ...
-
最苦莫过海瑞妻
New
海瑞,国之利器。抗豪强,斩荆棘,治太平。明主得之,犹如得一龙泉宝剑。然而,这一位煮海的张生,可做万世清流之师表,历代官宦之楷模,却万不是可以托付终生的人。哪个女子嫁了他,可谓前世不修。
就像海妻——《大明》剧中苦人不少,但若论起最苦的人,非这位海氏夫人莫属。
剧中,海瑞登场之前,先有谭纶一番介绍作序幕 ...
-
胡言乱语的观后感
New
好剧是值得反复观赏的。记得《大明王朝1566》首播是在2007年,那时候上高中,老爸守着电视看了一阵,于是我跟着看了几眼,当时只觉得节奏太慢,看到二十多集,中间漏了几集,再看就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后来上了大学,突然想起还有这么一部电视剧,重新翻出来看,顿觉无比惊艳。五年过去了,竟然没见过比它更精良的古装戏 ...
-
精华
在史册里,在人心里
New
-
精华
《大明王朝》中的经济帐
New
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趁着春节假期的空闲时间,笔者把湖南卫视在新年期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从头至尾看了一遍。
一、与《雍正王朝》的比较
刚开始看《大明王朝》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笔者觉得它比多年前另一部也十分有名的历史剧《雍正王朝》还好看,但看着看着就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笔者觉得《雍正王朝》好看,其 ...
-
在人心里,在史册里
New
像哥这样的年纪,按理说是不应该晚上窝在家看电视剧的。可哥也有寂寞的时候。
哥寂寞的时候会上上豆瓣,豆瓣现在被一群文艺青年所占领,说话都比较客观,评分都比较靠谱。那天无意中在豆瓣看到了《大明王朝1566》,评分居然高达9.2!这对于寂寞的哥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在华语电视剧中,只有《走向共和》超过了这个分数,也 ...